众口
拼音:zhòng kǒu
注音:ㄓㄨㄥˋ ㄎㄡˇ

众口的意思

词语解释:

1.众人的言论;舆论。 2.众人之口。

引证解释:

⒈ 众人的言论;舆论。

《战国策·秦策三》:“三人成虎,十夫楺椎,众口所移,无翼而飞。”
《汉书·刘向传》:“上内重堪,又患众口之寖润,无所取信。”
明徐复祚《一文钱》第三出:“不是我痴心妄想千年调,只恐怕昔富今贫众口嘲。”

⒉ 众人之口。

明姚士粦《见只编》卷上:“各该官军家丁众口齐称,先年抚、道不扣粮餉,抚养军民。”

网络解释:

众口

  • 众口是一个汉语词语,是指众人的言论;舆论。出自《战国策·秦策三》。
    • 1、公司人多总是众口难调,有的要沏茶,有的要喝冰水。
    • 2、大家众口同声地称赞她献身于教育事业的精神。
    • 3、全班同学众口一词支持李明的行为。
    • 4、真是众口难调,本来想给大伙办件事,可到头来还是有人有意见。
    • 5、众口难调,这个和做饭一样,很难让所有人都喜欢的。
    • 6、古人云:“众口铄金,积毁销骨。”所以,领导一定不要轻信流言,否则就可能使人受屈。

    字义分解

    • 拼音zhòng
    • 注音ㄓㄨㄥˋ
    • 笔划6
    • 繁体
    • 五笔WWWU

    (1)(形)多;许多。

    (2)(名)许多人:~生|听~。

    • 拼音kǒu
    • 注音ㄎㄡˇ
    • 笔划3
    • 繁体
    • 五笔KKKK
    • 五行

    (1)(名)人或动物进饮食的器官;有的也是发声器官的一部分。俗称嘴。

    (2)(名)(~儿)容器通外面的地方:瓶子~儿|碗~儿。

    (3)(名)(~儿)出入通过的地方:出~|入~|门~儿|胡同~儿。

    (4)(名)长城的关口;多用做地名;也泛指这些关口:~外|喜峰~|西~羊皮。

    (5)(名)(~儿)破裂的地方;大的豁口:伤~|衣服撕了个~儿。

    (6)(名)刀、剑、剪刀的刃:刀卷~了。

    (7)(名)驴马等的年龄:六岁~|这匹马~还年轻。

    (8)(量)表示人或动物的量:一家五~人|三~猪|一~钢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