渎职
拼音:dú zhí
注音:ㄉㄨˊ ㄓˊ
词性: 动词

渎职的意思

词语解释:

渎职dúzhí

(1) 玩忽职守;不尽职

malfeasance;dereliction of duty

引证解释:

⒈ 不尽职,在执行任务时犯严重过失。

张洁《沉重的翅膀》十五:“我必须提醒你,这是严重的渎职行为。”

如:这场森林火灾是由于守林人的渎职而造成的。

国语词典:

有亏职守。

如:「凡官吏渎职者,应予惩戒。」

网络解释:

渎职 (汉语词语)

  • 是指专业服务者(例如医药人员)或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在履行职责或者行使职权过程中,玩忽职守(Negligence)、滥用职权或者徇私舞弊,导致伤害或损失,致使国家财产、国家和人民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行为。
  • 通常原告必须提示被告在专业领域接受的标准下出现失误,在二十世纪晚期,愈来愈多的医师、律师、会计师及其他专门技师,在渎职诉讼案中成为被告。(法律词语)
  • 渎职的近反义词

    近义词

    反义词

    • 1、干部严重渎职,构成犯罪的,要交司法机关处理。
    • 2、厂长因渎职,被公安局收容,弄得声名狼藉。
    • 3、因为渎职,他被撤职了。
    • 4、在许多发达国家,社会上的不满情绪可以通过民主选举的渠道得到释放,人们可以通过选举罢免不受欢迎或有渎职行为的官员。
    • 5、产科医生必须支付很高的渎职保险费。
    • 6、玩忽职守罪是渎职犯罪的一种,其社会危害性相当严重。

    字义分解

    • 拼音dú,dòu
    • 注音ㄉㄨˊ,ㄉㄡˋ
    • 笔划11
    • 繁体
    • 五笔IFND
    • 五行

    1. 水沟,小渠,亦泛指河川:沟渎。四渎(古代对中国“长江”、“黄河”、“淮河”、“济水”的合称)。

    2. 轻慢,对人不恭敬:亵渎。渎职。烦渎。

    dòu

    1. 古同“窦”,洞。

    • 拼音zhí
    • 注音ㄓˊ
    • 笔划11
    • 繁体
    • 五笔BKWY
    • 五行

    (1)(动)记。

    (2)(名)职位:~别|~称|~分|~官|~衔|~志|~责。

    (3)(代)旧时公文用语;下属对上司的自称:~等奉命。

    (4)(动)掌管:~掌。

    (5)(连)〈书〉由于:~是之故|~此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