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迹
拼音:fú jì
注音:ㄈㄨˊ ㄐ一ˋ

浮迹的意思

词语解释:

飘泊不定的行踪。

引证解释:

⒈ 飘泊不定的行踪。

唐孟郊《同年春宴》诗:“浮跡自聚散,壮心谁别离。”

网络解释:

浮迹

  • fú jì ㄈㄨˊ ㄐㄧˋ
  • 浮迹(浮迹)
  • 飘泊不定的行踪。 唐 孟郊 《同年春宴》诗:“浮迹自聚散,壮心谁别离。”
  • 字义分解

    • 拼音
    • 注音ㄈㄨˊ
    • 笔划10
    • 繁体
    • 五笔IEBG
    • 五行

    (1)(动)停留在液体表面上(跟‘沉’相对)

    (2)(动)〈方〉在水里游:他一口气~到对岸。

    (3)(形)在表面上的:~皮|~面|~土。

    (4)(形)可移动的:~财。

    (5)(形)暂时的:~记|~支。

    (6)(形)轻浮;浮躁:他人太~;办事不踏实。

    (7)(形)空虚;不切实:~名|~夸。

    (8)(形)超过;多余:人~于事|~额。

    • 拼音
    • 注音ㄐㄧˋ
    • 笔划9
    • 繁体
    • 五笔YOPI
    • 五行

    1.留下的印子;痕迹:足~。血~。笔~。踪~。

    2.前人遗留的事物(主要指建筑或器物):古~。陈~。事~。史~。

    3.形迹:~近违抗(行动近乎违背、抗拒上级指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