竖旗杆
拼音: | shù qí gān |
注音: | ㄕㄨˋ ㄑ一ˊ ㄍㄢ |
竖旗杆的意思
词语解释:
科举时代,秀才成为贡生以后,在宗祠或家宅前面竖根旗杆,以示荣耀。
引证解释:
⒈ 科举时代,秀才成为贡生以后,在宗祠或家宅前面竖根旗杆,以示荣耀。
引《儒林外史》第五回:“想起还是前年出贡竖旗杆,在他家扰过一席。”
网络解释:
竖旗杆
字义分解
- 拼音shù
- 注音ㄕㄨˋ
- 笔划9
- 繁体竪
- 五笔JCUF
- 五行木
(1)(形)跟地面垂直的:~井。
(2)(形)从上到下的;从前到后的:画一条~线|~着再挖一道沟。
(3)(动)使物体跟地面垂直:~电线杆。
(4)(名)(~儿)汉字的笔画;形状是“|”。
(5)〈书〉(名)年轻的仆人:~子。
- 拼音qí
- 注音ㄑㄧˊ
- 笔划14
- 繁体旗
- 五笔YTAW
- 五行木
(1)(名)旗子:国~|红~|挂~。
(2)(名)清代满族的军队组织和户口编制;后泛指属于满族的:~人|~袍。
(3)(名)内蒙古自治区的行政区划单位;相当于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