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张
拼音:sū zhāng
注音:ㄙㄨ ㄓㄤ

苏张的意思

词语解释:

1.战国时纵横家苏秦﹑张仪的并称。 2.唐名士苏颋与张说的并称。

引证解释:

⒈ 战国时纵横家苏秦、张仪的并称。

汉班固《奕旨》:“割地取偿, 苏张之资。”
前蜀贯休《行路难》诗之三:“败他存此亦何功, 苏张终作多言鬼。”
梁启超《瓜分危言》第二章第二节:“於此而犹谓山东为吾所有,虽有苏张之舌,不能辩也。”

⒉ 唐名士苏颋与张说的并称。按, 苏颋袭封许国公,张说封燕国公。

唐元稹《代曲江老人百韵》:“李杜诗篇敌, 苏张笔力匀。”
《新唐书·苏颋传》:“自景龙后,与张説以文章显,称望略等,故时号‘ 燕许大手笔’。”

网络解释:

苏张

  • 唐 名士 苏颋 与 张说 的并称。
  • 唐 元稹《代曲江老人百韵》:“ 李 杜 诗篇敌, 苏 张 笔力匀。”
  • 《新唐书·苏颋传》:“自 景龙 后,与 张说 以文章显,称望略等,故时号‘ 燕 许 大手笔’。”
  • 字义分解

    • 拼音
    • 注音ㄙㄨ,ㄙㄨˋ
    • 笔划7
    • 繁体蘇、囌
    • 五笔ALWU

    [ sū ]

    1. 植物名(“紫苏”或“白苏”的种子,称“苏子”)。

    2. 指须头下垂物:流苏。

    3. 昏迷中醒过来:苏生。苏醒。死而复苏。

    4. 缓解,解除:以苏其困。

    5. 特指“江苏省”、“苏州市”:苏剧。苏绣(苏州的刺绣)。

    6. 前“苏联”的简称。中国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曾把当时的工农民主政权组织称为“苏维埃”;把当时的根据地称为“苏区”。

    7. 姓。

    8. 见“噜”字“噜苏”。

    • 拼音zhāng
    • 注音ㄓㄤ
    • 笔划7
    • 繁体
    • 五笔XTAY
    • 五行

    1.  开,展开:张开。张目(a.睁大眼睛;b.助长某人的声势称“为某人张张”)。张榜。铺张。张灯结彩。纲举目张。

    2.  商店开业:开张。

    3.  拉紧:紧张。张力。

    4.  扩大,夸大:夸张。

    5.  放纵,无拘束:乖张。嚣张。

    6.  料理,应酬:张罗。

    7.  惊惶,慌忙:张惶失措。

    8.  看,望:张望。

    9.  星名,二十八宿之一。

    10.  量词:一张纸。三张桌子。几张嘴。两张弓。

    11.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