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革
拼音:bīng gé
注音:ㄅ一ㄥ ㄍㄜˊ

兵革的意思

词语解释:

①武器铠甲装备: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②战争:民穷于兵革。

引证解释:

⒈ 兵器和甲冑的总称。泛指武器军备。

《周礼·地官·酇长》:“若作其民而用之,则以旗鼓兵革帅而至。”
《礼记·礼运》:“冕弁兵革,藏於私家,非礼也,是谓胁君。”
郑玄注:“兵革,君之武卫及军器也。”
孔颖达疏:“是国家防卫之器。”
《韩非子·解老》:“凡兵革者,所以备害也。”
《战国策·秦策一》:“朞年之后,道不拾遗,民不妄取,兵革大强。”
宋陈亮《酌古论四·封常清》:“古之善用兵者,士卒虽精,兵革虽鋭,其势虽足以扼敌人之喉而蹈敌人之膺,而未尝敢轻也。”

⒉ 指战争。

《诗·郑风·野有蔓草序》:“君之泽不下流,民穷於兵革。”
《陈书·虞寄传》:“且兵革已后,民皆厌乱。”
宋苏轼《策略一》:“国家无大兵革几百年矣。”
清沉初《西清笔记·纪典故》:“崇禎末,兵革扰乱,帝於宫中习学骑马,左右扶掖以上,不数步即坠。”
梁启超《中国地理大势论》:“中国,干戈之国也。统览数千年之史乘,其三十载不见兵革者殆希。”

国语词典:

兵器及甲胄等军械装备。亦引申指军旅、军事、战争或兵将等。

网络解释:

兵革

  • 1、兵器和甲胄的总称。泛指武器军备 2、指战争。《诗·郑风·野有蔓草序》:“君之泽不下流,民穷於兵革。”
    • 1、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 2、若居承平之世,睥睨宫阃,幸灾乐祸,首为逆乱,诖误善良;如在兵革之时,构扇反复,纵横说诱,不识存亡,强相扶戴:此皆陷身灭族之本也。诫之哉!诫之哉!
    • 3、民国元年以来,兵革频繁,灾害侵扰,商凋敝,交通阻梗,盗寇遍地,田园荒芜,民命倒悬。
    • 4、自今而后,屏去兵革,宿忿旧恶,廓焉消除,追崇舅甥,曩昔结援。
    • 5、而安石乃汲汲以财利兵革为先务,引用凶邪,排摈忠直,躁迫强戾,使天下之人,嚣然丧其乐生之心。
    • 6、自非尽节竭诚,将何以垂名竹帛?仇池接近边境,兵革屡兴,既劳士卒,亦动民庶,皆由镇将不明,绥禁不理之所致也。

    字义分解

    • 拼音bīng
    • 注音ㄅㄧㄥ
    • 笔划7
    • 繁体
    • 五笔RGWU
    • 五行

    (1)(名)兵器:短~相接|秣马厉~。

    (2)(名)军人;军队:工农~|~种|骑~。

    (3)(名)军队中的最基层成员。

    (4)(名)关于军事或战争:~法|纸上谈~。

    • 拼音gé,jí
    • 注音ㄍㄜˊ
    • 笔划9
    • 繁体
    • 五笔AFJ

    1.去了毛经过加工的兽皮:皮革。革履(皮鞋)。革囊。

    2.改变:革新。革命。改革。变革。

    3.取消,除掉:革除。革职。革故鼎新(去除旧的,建立新的)。

    4.中国古代乐器八音之一,如鼓等。

    5.姓。

    1.(病)危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