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仪
拼音:tài yí
注音:ㄊㄞˋ 一ˊ

太仪的意思

词语解释:

1.天帝的宫庭。 2.公主之母的称号。唐以诸王之母为太妃﹐贞元六年又从吏部郎中柳冕议﹐以公主之母为太仪﹐以公主本封加太仪之上。太﹐谓因子而尊;仪﹐取母仪之盛。

引证解释:

⒈ 天帝的宫庭。

《楚辞·远游》:“朝发軔於太仪兮,夕始临乎於微閭。”
王逸注:“太仪,天帝之庭,习威仪之处也。”
唐吴筠《游仙》诗之十二:“停驂太仪侧,整服金闕前。”

⒉ 公主之母的称号。 唐以诸王之母为太妃, 贞元六年又从吏部郎中柳冕议,以公主之母为太仪,以公主本封加太仪之上。太,谓因子而尊;仪,取母仪之盛。参阅唐柳冕《请定公主母称号状》、 宋王溥《唐会要·内职杂录》。

唐王建《宫词》之七四:“太仪前日暖房来,嘱向昭阳乞药栽。”
《旧唐书·德宗纪下》:“癸酉,復呼亲王母曰太妃,公主母曰太仪。”

国语词典:

天帝的宫庭。

网络解释:

太仪

  • 1.天帝的宫廷。
  • 2.公主之母的称号。
  • 字义分解

    • 拼音tài
    • 注音ㄊㄞˋ
    • 笔划4
    • 繁体
    • 五笔DYI
    • 五行

    (1)(形)高;大:~湖|~庙。

    (2)(形)极;最:~阳。

    (3)(形)身份最高或辈份更高的:~师。

    (4)(副)表示程度过分:汤~热;烫嘴。

    (5)(副)表示程度极高用于赞叹:这方案~好了。

    (6)(副)很;用于否定:不~好。

    (7)(Tài)姓。

    • 拼音
    • 注音ㄧˊ
    • 笔划5
    • 繁体
    • 五笔WYQY
    • 五行

    (1)(名)人的外表:~表|~容|威~。

    (2)(名)礼节;仪式:司~|行礼如~。

    (3)(名)礼物:贺~|谢~。

    (4)(动)〈书〉倾心;向往:心~已久。

    (5)(Yí)姓。

    (6)(名)仪器:~表|地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