逸文
拼音:yì wén
注音:一ˋ ㄨㄣˊ

逸文的意思

词语解释:

指散失的文章或文字。

引证解释:

⒈ 指散失的文章或文字。

晋郭璞《<注山海经>叙》:“庶几令逸文不坠於世,奇言不絶於今。”
唐皇甫湜《编年纪传论》:“必举其大纲,而简序事,是以多闕载,多逸文。”
清叶廷琯《吹网录·<史通>削繁序误》:“盖《困学纪闻》曾载《庄子》逸文,故潜邱补之也。”
鲁迅《中国小说史略》第三篇:“然唐宋人所引逸文,又有与今本《鬻子》颇不类者,则殆真非道家言也。”

网络解释:

逸文

  • 逸文,是汉语词汇,出自《叙》,指散失的文章或文字。
    • 1、老教授发誓要在一年内找到全部逸文
    • 2、渔父作为中国古代隐逸文化的一个意象,历来为古代文人所喜爱。
    • 3、晓君拉着逸文怀里的小女孩儿的小手问道“这是你们的女儿吗?可爱啊!”。
    • 4、清高宗对画中人物甚感兴趣,曾命姚文瀚也画张相似构图之作,画中人物则代之以穿着士服的乾隆皇帝,流露出皇帝也向往雅逸文人生活的心意。
    • 5、于墨涵就不尴不尬地加入了我们的行列,逸文很照顾她。
    • 6、“少年燕市称顽主,老大京华辑逸文

    字义分解

    • 拼音
    • 注音ㄧˋ
    • 笔划11
    • 繁体
    • 五笔QKQP
    • 五行

    (1)(形)安乐;安闲:安~|以~待劳|一劳永~。

    (2)(动)逃跑:奔~|逃~。

    (3)(动)避世隐居:隐~|~居。

    (4)(动)散失;失传:~文|~书|~事|~闻。

    (5)(动)超过一般:超~|~群。

    • 拼音wén
    • 注音ㄨㄣˊ
    • 笔划4
    • 繁体
    • 五笔YYGY

    (1)(名)文字;记录语言的符号:中~。

    (2)(名)文章;作品:美~。

    (3)(名)文言:半~半白。

    (4)(名)指社会发展到较高阶段表现出来的状态:~化|~明|~物。

    (5)(名)旧时指礼节仪式:虚~|繁~缛节。

    (6)(名)非军事的(跟‘武’相对):~职|~武双全。

    (7)(名)古时称在身上、脸上刺画花纹或字:~身|~了双颊。

    (8)(旧读wèn)掩饰:~过饰非。

    (9)(名)关于读书人的:~人。

    (10)(名)姓。

    (11)(量)一文不值。

    (12)(形)柔和;不猛烈:~雅|~火。

    (13)(形)自然界的某些现象:天~|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