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风
拼音:wén fēng
注音:ㄨㄣˊ ㄈㄥ
词性: 名词

文风的意思

词语解释:

文风wénfēng

(1) 使用语言文字的风格

文风潇洒
style of writing

(2) 文化风尚

不知哪几处文风最盛
culture and preaviling practice,custom,habit,etc.

引证解释:

⒈ 文章的风格。

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风骨》:“意气骏爽,则文风清焉。”
宋韩琦《欧阳修墓志铭》:“景祐初,公与尹师鲁以古文相尚……於是文风一变,时人竞为模范。”
清冯桂芬《重儒官仪》:“数年文风不日上,士习不丕变者,未之闻也。”

⒉ 使用语言文字的作风。

毛泽东《整顿党的作风》:“学风和文风也都是党的作风,都是党风。”

⒊ 学文的风气。

鲁迅《且介亭杂文·病后杂谈之馀--关于“舒愤懑”》:“不但藏之内廷,还颁之文风颇盛之处,使天下士子阅读。”

⒋ 文德教化之风。

唐王勃《上武侍极启》:“攀翰苑而思齐,傃文风而立至。”
前蜀韦庄《和郑拾遗秋日感事》:“文风销剑楯,礼物换旂裳。”
《老残游记》第七回:“我们这东昌府,文风最著名的。所管十县地方,俗名叫做‘十美图’,无一县不是家家富足,人人絃歌。”

国语词典:

使用语言文字的风格、趋势。

如:「江浙地区文风鼎盛,科举考试的状元出身于此者为数最多。」

网络解释:

文风 (应用文写作技巧)

  • 文风,就是文章所体现的思想作风,或文章写作中某种倾向性的社会风气及作者语言运用的综合反映。
  • 2018年7月4日起,人民网观点频道推出“三评浮夸自大文风”系列评论。
  • 文风 (汉语词汇)

  • 文风,就是文章所体现的思想作风,或文章写作中某种倾向性的社会风气及作者语言运用的综合反映。
  • 文风它具有时代性、民族性的特征,是社会上带有普遍性和倾向性的文章现象。
    • 1、青年作家要学习老一辈作家那种严谨不苟、惜墨如金的文风
    • 2、写文章要提倡鲜明、准确、生动的文风,反对故意堆砌词藻,华而不实。
    • 3、鲁迅先生的文风很洗练。
    • 4、鲁迅尽量删去可有可无的字句的文风,就是春秋笔法的再现。
    • 5、李教授惊才绝艳,文风自成一家。
    • 6、我们都喜欢他开门见山的文风

    字义分解

    • 拼音wén
    • 注音ㄨㄣˊ
    • 笔划4
    • 繁体
    • 五笔YYGY

    (1)(名)文字;记录语言的符号:中~。

    (2)(名)文章;作品:美~。

    (3)(名)文言:半~半白。

    (4)(名)指社会发展到较高阶段表现出来的状态:~化|~明|~物。

    (5)(名)旧时指礼节仪式:虚~|繁~缛节。

    (6)(名)非军事的(跟‘武’相对):~职|~武双全。

    (7)(名)古时称在身上、脸上刺画花纹或字:~身|~了双颊。

    (8)(旧读wèn)掩饰:~过饰非。

    (9)(名)关于读书人的:~人。

    (10)(名)姓。

    (11)(量)一文不值。

    (12)(形)柔和;不猛烈:~雅|~火。

    (13)(形)自然界的某些现象:天~|水~。

    • 拼音fēng
    • 注音ㄈㄥ,ㄈㄥˇ
    • 笔划4
    • 繁体
    • 五笔MQI
    • 五行

    1.  空气流动的现象。气象学特指空气在水平方向的流动:风向。风速。风级。风险。风波(喻纠纷或乱子)。风雨如磐(a.指风雨不断,天色黑暗,给人以重压的感觉;b.喻社会黑暗或境地艰难)。风花雪月(喻堆砌词藻,内容贫乏的的诗文)。

    2.  像风那样迅速、普遍的:风潮。风靡一时。风驰电掣。

    3.  社会上长期形成的礼节、习俗:风气。风习。风物(某地特有的景物)。风尚(在一定时期中社会上流行的风气和习惯)。

    4.  消息,传闻:风传(chuán)(传闻)。闻风而动。

    5.  表现在外的景象、态度、举止:风景。风度。风格(a.气度,作风;b.文艺作品表现出的思想、艺术特色)。风骨(a.刚强的气概;b.诗文书画雄健有力的风格)。风致。风采(a.人美好的礼仪举止,亦作“丰采”;b.文采;c.旧时指某些官吏的刚正风格)。风骚(a.指举止轻佻,如“卖弄风风”,一般指妇女;b.中国的《诗经》和《楚辞》的并称)。

    6.  指民歌、歌谣:国风(《诗经》中古代十五国的民歌)。采风。

    7.  中医学指某些疾病:风瘫。风湿。

    8.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