弃繻年
拼音:qì rú nián
注音:ㄑ一ˋ ㄖㄨˊ ㄋ一ㄢˊ

弃繻年的意思

词语解释:

汉终军年十八被选为博士弟子,入关弃繻。后因以"弃繻年"指少年有为之时。

引证解释:

⒈ 汉终军年十八被选为博士弟子,入关弃繻。后因以“弃繻年”指少年有为之时。参见“弃繻”。

唐耿湋《送郭秀才赴举》诗:“乡赋《鹿鸣》篇,君为贡士先。新经梦笔夜,纔比弃繻年。”

网络解释:

弃繻年

  • qì xū nián ㄑㄧˋ ㄒㄩ ㄋㄧㄢˊ
  • 弃繻年(弃繻年)
  • 汉 终军 年十八被选为博士弟子,入 关 弃繻。后因以“弃繻年”指少年有为之时。 唐 耿湋 《送郭秀才赴举》诗:“乡赋《鹿鸣》篇,君为贡士先。新经梦笔夜,纔比弃繻年。”参见“ 弃繻 ”。
  • 字义分解

    • 拼音
    • 注音ㄑㄧˋ
    • 笔划7
    • 繁体
    • 五笔YCAJ
    • 五行

    (动)放弃;扔掉。

    • 拼音
    • 注音ㄖㄨˊ
    • 笔划20
    • 繁体
    • 五笔XFDJ
    • 五行

    (1)(名)彩色的丝织品。

    (2)(名)古时候用帛制成的出入关卡的凭证。

      • 拼音nián
      • 注音ㄋㄧㄢˊ
      • 笔划6
      • 繁体
      • 五笔RHFK
      • 五行

      (1)(名)时间的单位;地球绕太阳一周的时间。现行历法规定平年三百六十五日;每四年有一个闰年;增加一日;有三百六十六日。

      (2)(名)每年的:~会|~鉴。

      (3)(名)岁数。

      (4)(名)一生中按年龄划分的阶段。

      (5)(名)时期;时代。

      (6)(名)一年中庄稼的收成。

      (7)(名)年节。

      (8)(名)有关年节的(用品)。

      (9)(名)(Nián)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