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帐钱
拼音: | bǎn zhàng qián |
注音: | ㄅㄢˇ ㄓㄤˋ ㄑ一ㄢˊ |
板帐钱的意思
词语解释:
南宋时官府进行贪污勒索的一种名目。
引证解释:
⒈ 南宋时官府进行贪污勒索的一种名目。
引《宋史·食货志下一》:“又有所谓板帐钱者,亦军兴后所创也。如输米则增收耗剩,交钱帛则多收糜费,幸富人之犯法而重其罚,恣胥吏之受賕而课其入……他如此类,不可徧举。”
亦省称“板帐”。 宋叶适《上孝宗皇帝札子》:“大抵经总制钱为州之害,月桩、板帐为县之害。”
宋叶适《朝议大夫蒋公墓志铭》:“江东白收板帐, 湖南倍折冬苗。”
网络解释:
板帐钱
字义分解
- 拼音bǎn
- 注音ㄅㄢˇ
- 笔划8
- 繁体闆
- 五笔SRCY
- 五行木
(1)(名)(~儿)片状的较硬的物体:木~儿。
(2)(名)(~儿)专指店铺的门板:铺子都上了~儿了。
(3)(名)演奏民族音乐或戏曲时用来打拍子的乐器:檀~。
(4)(名)(~儿)音乐和戏曲中的节拍:快~儿|慢~。
(5)(形)呆板:他一点也不活泼;太~了。
(6)((形)硬得像板子似的:地~了;不好锄。
(7)(形)表情严肃:他~着脸不说话。
(8)〔板〕见〔老板〕。
- 拼音zhàng
- 注音ㄓㄤˋ
- 笔划7
- 繁体帳
- 五笔MHTY
- 五行火
(1)(名)(~子)用布、纱或绸子等做成遮蔽用的东西。
(2)(名)关于货币、货物出入的记载。
(3)(名)指帐薄:一本~。
(4)(名)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