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 zhuì zi |
注音: | ㄓㄨㄟˋ ㄗˇ |
词性: | 名词 |
坠子的意思
词语解释:
坠子
(1) 吊在下面的东西。多用作装饰品
(2) 专指耳坠子
(3) 流行于河南等的一种曲艺,因主要用坠琴伴奏而得名
(4) 同“坠琴”
引证解释:
⒈ 姬妾的别称。 宋高承《事物纪原·布帛杂事·坠子》:“晋石崇有妓名緑珠,赵王伦之乱, 孙秀使人求之,王与秀收之。
引珠坠楼而死。后人因目姬侍为坠子,由此始也。”
⒉ 吊在下面的东西。多用作装饰品。
引元张昱《宫中词》之十二:“寻出涂金香坠子,安排衣线捻春绵。”
清陈维崧《百字令·咏陆云士万年冰扇坠》词:“忽见风前,水晶坠子,人意先瀟洒。”
《红楼梦》第五八回:“昨日是他摆弄了那坠子半日,就坏了。”
⒊ 专指耳坠子。
引《红楼梦》第三一回:“他在这里住着,把寳兄弟的袍子穿上,靴子也穿上,带子也繫上,猛一瞧,活脱儿就像寳兄弟,就是多两个坠子。”
汪曾祺《晚饭后的故事》:“她烫了发,抹了胭脂口红,耳朵下垂着水钻坠子。”
⒋ 流行于河南的一种曲艺,因主要伴奏乐器是坠琴而得名。通称河南坠子。
引张一弓《山村诗人》十七:“吴有又告诉他…… 赵瞎子串乡说坠子了,‘金蛤蟆’主演《铡美案》的戏报也贴到县城十字街了。”
⒌ 坠琴。
引姚雪垠《长夜》四二:“只要咱喉咙不坏,带一个坠子,哪儿的饭不好吃啊?”
国语词典:
挂在器物末端,做为装饰的小东西。
如:「耳坠子」、「扇坠子」。
网络解释:
坠子
- 1、第十五回,“家常挽着一窝丝杭州攒,金缕丝钗,翠梅花钿儿,珠子箍儿,金笼坠子,上穿白绫对襟袄儿,下着红罗裙子”,真是粉妆玉琢。
- 2、南极小章鱼布满褐色、淡紫色和桔色斑点,看上去像精雕细刻的饰品坠子,与它们那学究式的半圆形“头”完美相称,惹人喜爱。
- 3、神秘人头冠上有白鹤朝天,衣服上有龙纹,腰间佩戴着御马坠子,鞋子的鞋尖头有一只海熊雕案,这个神秘人究竟是谁,他会不会一剑刺伤地之子。
- 4、河南坠子,中国曲艺的一种,起源于河南,约有一百多年历史。
- 5、原来你不知道那个星型坠子的短项链代表什么?
- 6、那时家里也没有沙发,坐得规规矩矩,只能半个屁股坐在凳子上,跟谁说话要慢慢把头扭过去,以耳朵上的坠子不能有任何摆动为标准。
字义分解
- 拼音zhuì
- 注音ㄓㄨㄟˋ
- 笔划7
- 繁体墜
- 五笔BWFF
- 五行土
(1)(动)〈书〉落:~马|~落|~地。
(2)(动)(沉重的东西)往下垂;垂在下面:果子把树枝~弯了。
(3)(动)因分量重而下垂。~下头去。
(4)(名)(~子、~儿)垂吊在下面的东西:耳~儿|扇~儿。
- 拼音zǐ
- 注音ㄗˇ
- 笔划3
- 繁体子
- 五笔BBBB
1. 古代指儿女,现专指儿子:子女。子孙。子嗣。子弟(后辈人,年轻人)。
2. 植物的果实、种子:菜子。瓜子儿。子实。
3. 动物的卵:鱼子。蚕子。
4. 幼小的,小的:子鸡。子畜。子城。
5. 小而硬的颗粒状的东西:子弹(
)。棋子儿。6. 与“母”相对:子金(利息)。子母扣。子音(辅音)。
7. 对人的称呼:男子。妻子。士子(读书人)。舟子(船夫)。才子。
8. 古代对人的尊称;称老师或称有道德、有学问的人:孔子。先秦诸子。
9. 地支的第一位,属鼠:子丑寅卯(喻有条不紊的层次或事物的条理)。
10. 用于计时:子时(夜十一点至一点)。子夜(深夜)。
11. 封建制度五等爵位的第四等:子爵。
12. 附加在名词、动词、形容词后,具有名词性(读轻声):旗子。乱子。胖子。
13. 个别量词后缀(读轻声):敲了两下子门。
14.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