燥子
拼音:zào zǐ
注音:ㄙㄠˋ ㄗˇ

燥子的意思

词语解释:

肉末或肉丁:炒燥子。

引证解释:

⒈ 即臊子。方言。细切的肉。亦指烹调好加在别的食物中的肉末或肉丁。

宋吴自牧《梦粱录·肉铺》:“且如猪肉名件,或细抹落索儿精、钝刀丁头肉、条攛精、窜燥子肉、烧猪煎肝肉。”
宋吴自牧《梦粱录·分茶酒店》:“食次名件甚多……燥子沙鱼丝儿、清供沙鱼拂儿、清汁鰻鰾、假团圆燥子、衬肠血筒燥子、麻菇丝笋燥子。”

国语词典:

细切的肉,或指用来调味的肉末。

网络解释:

燥子

  • 燥子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是zào zǐ,指烹调好加在别的食物中的肉末或肉丁。
  • 字义分解

    • 拼音zào
    • 注音ㄗㄠˋ
    • 笔划17
    • 繁体
    • 五笔OKKS
    • 五行

    1.  干,缺少水分:干燥。燥裂。燥热。枯燥。

    • 拼音
    • 注音ㄗˇ
    • 笔划3
    • 繁体
    • 五笔BBBB

    1.  古代指儿女,现专指儿子:子女。子孙。子嗣。子弟(后辈人,年轻人)。

    2.  植物的果实、种子:菜子。瓜子儿。子实。

    3.  动物的卵:鱼子。蚕子。

    4.  幼小的,小的:子鸡。子畜。子城。

    5.  小而硬的颗粒状的东西:子弹(dàn)。棋子儿。

    6.  与“母”相对:子金(利息)。子母扣。子音(辅音)。

    7.  对人的称呼:男子。妻子。士子(读书人)。舟子(船夫)。才子。

    8.  古代对人的尊称;称老师或称有道德、有学问的人:孔子。先秦诸子。

    9.  地支的第一位,属鼠:子丑寅卯(喻有条不紊的层次或事物的条理)。

    10.  用于计时:子时(夜十一点至一点)。子夜(深夜)。

    11.  封建制度五等爵位的第四等:子爵。

    12.  附加在名词、动词、形容词后,具有名词性(读轻声):旗子。乱子。胖子。

    13.  个别量词后缀(读轻声):敲了两下子门。

    14.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