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星日
拼音: | héng xīng rì |
恒星日的意思
词语解释:
地球自转一周实际所需的时间,或春分点两次经过同一子午圈所需的时间,也就是某一个恒星两次经过同一条子午线所需的时间。一个恒星日等于23小时56分4秒。
- 1、史无前例地,科学家们认为他们观测到了在遥远的类日恒星周围的一个新世界的诞生。
- 2、宇宙线的恒星日变化紧密联系于宇宙线的起源、其传播途径的性质,以及宇宙线的加速机制等宇宙线物理中最基本的重大问题。
- 3、目前的探测技术只能检测到距离类日恒星较近的卫星。
- 4、大多数的类日恒星,中心会浓缩成白矮星,外面的大气层被抛到太空里形成行星状星云。
- 5、当一颗类日恒星大部分的氢聚变为氦,氦又聚变成碳的时候,它就变得不再稳定,而膨胀成一颗红巨星。
- 6、在这样的距离上,利用双筒望远镜就可以看到类日恒星了。
字义分解
- 拼音héng
- 注音ㄏㄥˊ
- 笔划9
- 繁体恒
- 五笔NGJG
- 五行水
(1)(形)永久:~心。
(2)(名)恒心:有~|持之以~。
(3)(形)平常;经常:~态|~言|人之~情。
(4)(Hénɡ)姓。
- 拼音xīng
- 注音ㄒㄧㄥ
- 笔划9
- 繁体星
- 五笔JTGF
- 五行金
(1)(名)夜晚天空中闪烁发光的天体:~罗棋布|月明~稀。
(2)(名)天文学上指宇宙间能发射光或反射光的天体;分为恒星、行星、卫星、彗星、流星等。
(3)(名)(~儿)细碎或细小的东西:一~半点儿。
(4)(名)秤杆上标记斤、两、钱的小点子。
(5)(名)二十八宿之一。
与恒星日相关的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