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色俱厉
拼音:shēng sè jù lì
注音:ㄕㄥ ㄙㄜˋ ㄐㄨˋ ㄌ一ˋ
词性: 成语

声色俱厉的意思

词语解释:

声色俱厉shēngsè-jùlì

(1) 说话时声音和脸部表情都很严厉

severe in voice and countenance;fulminate

引证解释:

⒈ 说话的声音和脸色都很严厉。

《晋书·明帝纪》:“﹝王敦﹞大会百官而问温嶠曰:‘皇太子以何德称?’声色俱厉,必欲使有言。”
《新五代史·唐臣传·任圜》:“遂与重诲辨於帝前, 圜声色俱厉。”
清陈康祺《郎潜纪闻》卷三:“﹝陶文毅公﹞开藩皖中,循例覲圣,论某官溺职状,至於声色俱厉,鬚髯翕张。”
茅盾《子夜》七:“这两句话又是声色俱厉,所有攒集在办公室门外的职员们全部吓坏了。”
亦作“声色并厉”。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方正》:“敦声色并厉,欲以威力使从己。”

国语词典:

说话时的声音和脸色都很严肃。

网络解释:

声色俱厉

  • 声色俱厉,形容说话时声音和脸色都很严厉。
    • 1、老板声色俱厉的责备把聚集在办公室外的职员们吓坏了。
    • 2、母亲说话总是细声细语,从来没有声色俱厉地训过我们。
    • 3、他发出的命令是坚定的但从不声色俱厉
    • 4、老师一反平日的温和,声色俱厉地要求我们团结。
    • 5、老校长声色俱厉地批评了小王。
    • 6、伙计一不留神,把咖啡泼在西装少年的身上,少年即刻声色俱厉地斥责他一番。

    字义分解

    • 拼音shēng
    • 注音ㄕㄥ
    • 笔划7
    • 繁体
    • 五笔FNR
    • 五行

    (1)(名)(~儿)声音:雨~。

    (2)(量)表示声音发出的次数:喊了两~。

    (3)(动)发出声音;宣布;陈述:~东击西。

    (4)(名)名声:~誉|~望。

    (5)(名)声母:双~叠韵。

    (6)(名)字调:平~|四~。

    • 拼音sè,shǎi
    • 注音ㄙㄜˋ
    • 笔划6
    • 繁体
    • 五笔QCB
    • 五行

    1.颜色:红~。绿~。

    2.脸上的表情:喜形于~。~厉内荏。

    3.情景;景象:景~。荷塘月~。

    4.种类:各~货品。花~齐全。

    5.质量:成~。足~。

    6.情欲。

    7.妇女的美好容貌:姿~。~艺双绝。

    shǎi

    同“色(sè)”。用于一些口语词,如“落(lào)色”“捎(shào)色”等。

    • 拼音jù,jū
    • 注音ㄐㄩˋ
    • 笔划10
    • 繁体
    • 五笔WHWY

    全、都:一应俱全、万事俱备、百废俱兴

    姓。

    • 拼音
    • 注音ㄌㄧˋ
    • 笔划5
    • 繁体
    • 五笔DDNV
    • 五行

    (1)(形)严格:~禁。

    (2)(形)严肃;猛烈:正言~色|雷~风行|声色俱~。

    (3)(Lì)姓。〈古〉又同“砺”lì;又同“癞”là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