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黄肌瘦
拼音:miàn huáng jī shòu
注音:ㄇ一ㄢˋ ㄏㄨㄤˊ ㄐ一 ㄕㄡˋ
词性: 成语

面黄肌瘦的意思

词语解释:

形容人营养不良或不健康的样子。[近]骨瘦如柴。[反]红光满面。

引证解释:

⒈ 谓脸色发黄,身体瘦削。常形容病态。

《三国志平话》卷下:“曹相见张松,身长五尺五寸,面黄肌瘦,言不满百。”
元杨梓《霍光鬼谏》第一折:“覷着他……眼嵌缩腮模样,面黄肌瘦形相。”
《水浒传》第三七回:“这汉端的似有病的。不见他面黄肌瘦,有些病症?”
鲁迅《彷徨·示众》:“一个是淡黄制服的挂刀的面黄肌瘦的巡警,手里牵着绳头。”

国语词典:

形容人消瘦、营养不良的样子。

网络解释:

面黄肌瘦

  • 面黄肌瘦是一个汉语成语,读音是miàn huáng jī shòu,意思是形容人营养不良或有病的样子。
    • 1、因营养缺乏,他显得面黄肌瘦
    • 2、她的妈妈常年劳累,导致营养不良,面黄肌瘦的样子真让人同情。
    • 3、三年自然灾害期间,由于缺衣少食,人人饿得面黄肌瘦
    • 4、由于她的胃口不,面黄肌瘦,看起来像有病。
    • 5、娟子这段时间面黄肌瘦,人也没有精神,是不是病了。
    • 6、生病的小美看上去面黄肌瘦

    字义分解

    • 拼音miàn
    • 注音ㄇㄧㄢˋ
    • 笔划9
    • 繁体
    • 五笔DMJD

    (1)(名)头的前部;脸:~孔。

    (2)(动)向着:背山~水。

    (3)(名)物体的表面;有时特指某些物体的上部的一层:水~|地~|桌~|~儿。

    (4)(动)当面:~谈|~洽。

    (5)(名)东西露在外面的那一层或纺织的正面:鞋~|~儿。

    (6)(名)几何学上称线移动所成的形迹;有长有宽;没有厚:平~|~积。

    (7)(名)部位或方面:正~|片~。

    (8)(助)方位词后缀:上~|前~|外~|西~。

    (9)(量)用于扁平的物件:一~镜子。

    (10)(量)用于会见的次数:一~镜子。

    (11)(名)粮食磨成的粉;特指小麦磨成的粉:白~|豆~。

    (12)(名)(~儿)粉末:药~儿。

    (13)(名)面条:挂~|切~。

    (14)(形)〈方〉指某些食物纤维少而柔软:~瓜。

    • 拼音huáng
    • 注音ㄏㄨㄤˊ
    • 笔划11
    • 繁体
    • 五笔AMWU
    • 五行

    (1)(形)像丝瓜花或向日葵花的颜色:~布|~花|~色|发~。

    (2)(名)指黄河:~泛区|治~|~灾。

    (3)(Huánɡ)姓。

    (4)(动)〈口〉事情失败或计划不能实现:买卖~了|对象~了|生意~了。

    • 拼音
    • 注音ㄐㄧ
    • 笔划6
    • 繁体
    • 五笔EMN
    • 五行

    (名)肌肉;人体和动物体的一种组织;能收缩而引起器官的运动:二头~|~腱|~肤。

    • 拼音shòu
    • 注音ㄕㄡˋ
    • 笔划14
    • 繁体
    • 五笔UVHC
    • 五行

    (1)(形)脂肪少;肉少

    (2)(形)(食用的肉)脂肪少:吃了块~肉。

    (3)(形)(衣服鞋袜等)窄小:裤子太~了。

    (4)(形)(地力)薄;不肥:~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