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藉之徒
拼音:wú jiè zhī tú
注音:ㄨˊ ㄐ一ㄝˋ ㄓ ㄊㄨˊ

无藉之徒的意思

词语解释:

无赖汉;游民。

引证解释:

⒈ 无赖汉;游民。一本作“无籍之徒”。

元本高明《琵琶记·五娘请粮被抢》:“人知的道我好心赌是,不知我的道我恃老无藉之徒。”
《古今小说·汪信之一死救全家》:“于是将古庙为家,在外纠合无藉之徒,因山作炭,卖炭买铁,就起箇铁冶。”

字义分解

  • 拼音wú,mó
  • 注音ㄨˊ
  • 笔划4
  • 繁体
  • 五笔FQV

1.没有,与“有”相对;不:无辜。无偿。无从(没有门径或找不到头绪)。无度。无端(无缘无故)。无方(不得法,与“有方”相对)。无非(只,不过)。无动于衷。无所适从。

南无,也作“南谟”。佛教用语,常用于佛、菩萨名或经书题名之前,表示对佛和佛法的尊敬,含“归敬”、“敬礼”的意思。如:南无阿弥陀佛。

  • 拼音jiè,jí
  • 注音ㄐㄧㄝˋ,ㄐㄧˊ
  • 笔划17
  • 五笔ADIJ
  • 五行

jiè

1. 垫在下面的东西。

2. 衬垫:枕藉。

3. 同“借”。

4. 抚慰:慰藉。

5. 含蓄:蕴藉。

6. 假设,假使:“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失期当斩。藉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

1. 践踏,凌辱:“人皆藉吾弟”。狼藉。

2. 进贡:“其藉于成周”。

3. 〔藉藉〕同“籍籍”。

4. 姓。

  • 拼音zhī
  • 注音
  • 笔划3
  • 繁体
  • 五笔PPPP
  • 五行

[ zhī ]

1. 助词,表示领有、连属关系:赤子之心。

2. 助词,表示修饰关系:缓兵之计。不速之客。莫逆之交。

3. 用在主谓结构之间,使成为句子成分:“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4. 代词,代替人或事物:置之度外。等闲视之。

5. 代词,这,那:“之二虫,又何知”。

6. 虚用,无所指:久而久之。

7. 往,到:“吾欲之南海”。

  • 拼音
  • 注音ㄊㄨˊ
  • 笔划10
  • 繁体
  • 五笔TFHY
  • 五行

(1)(形)空的;没有凭借的:~劳。

(2)(副)表示除此之外没有别的;仅仅:~留。

(3)(副)徒然:~自惊扰。

(4)(名)徒弟;学生。

(5) 姓。

(6)(名)信仰某种宗教的人:教~。

(7)(名)同一派系的人(含贬义):暴~。

(8)(名)人(含贬义):好色之~。

(9)(名)徒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