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虫语冰
拼音:xià chóng yǔ bīng
注音:ㄒ一ㄚˋ ㄔㄨㄥˊ ㄩˇ ㄅ一ㄥ
词性: 成语

夏虫语冰的意思

词语解释:

比喻人囿于见闻,知识短浅。

引证解释:

⒈ 喻人囿于见闻,知识短浅。

语本《庄子·秋水》:“井蛙不可以语於海者,拘於虚也;夏虫不可以语於冰者,篤於时也。”
清王韬《六合将混为一》:“不审倚伏之机,不明顺逆之故,是犹醯鷄处瓮,别有一天,夏虫语冰,莫知其候也。”
《文选·孙绰<游天台山赋>》:“哂夏虫之疑冰,整轻翮而思矫。”
李善注:“言浅近小智,同乎夏虫,今既哂之,故整翮思矫也。”
张铣注:“夏虫不知冬有寒冰,亦犹小智不识高道,故笑之。”
宋梅尧臣《中伏日永叔遗冰》诗:“巨块置我前,凝结造化移。畏冷不敢食,有类夏虫疑。”

网络解释:

夏虫语冰 (词语典故)

  • 夏虫语冰,成语,典故名,典出《庄子集释》卷六下《外篇·秋水》:“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意思是对夏天生死的虫子不可与它谈论关于冰雪的事情。后遂以“夏虫语冰”比喻人囿于见闻,知识短浅。同”夏虫不可以语冰“。
  • 夏虫语冰的近反义词

    • 1、不与朝菌言晦,不可与夏虫语冰
    • 2、类似清新县教育局的官员热心招待带来麻烦的事,在一些人看来无非是因为没看准对象,出现了与夏虫语冰的错误罢了。
    • 3、微微瞥着旁边东城美绫一副夏虫语冰的模样,方明秀真是羞愧的难以自处,耳根都红透了,轻声嚷嚷道“什么嘛!不要那样的表情不!我是初学者诶!初学者!”。
    • 4、只可惜批评者本人亦无思想,以无思想而批评无思想,极类夏虫语冰,太监说性,无怪乎引得嘘声一片,风景是有了,只落得个一景不如一景。
    • 5、学生们所想到的名字有“文化的沉思”、“时空的隧道”、“文化与发展”等,也有“夏虫语冰”这样比较深奥的名字。
    • 6、虽然说我跟你这样的老光棍谈女人是夏虫语冰,但还是得说说。 

    字义分解

    • 拼音xià
    • 注音ㄒㄧㄚˋ
    • 笔划10
    • 繁体
    • 五笔DHTU
    • 五行

    (1)(名)夏季:~日。

    (2)(名)朝代名;禹所建:~朝。

    (3)(名)指中国:华~。

    (4)(名)姓。

    • 拼音chóng
    • 注音ㄔㄨㄥˊ
    • 笔划6
    • 繁体
    • 五笔JHNY
    • 五行

    1.  节肢动物的一类:昆虫。益虫。雕虫小技(喻微不足道的技能)。

    2.  动物的通称:大虫(老虎)。长虫(蛇)。介虫(有介壳的虫子)。

    • 拼音yǔ,yù
    • 注音ㄩˇ,ㄩˋ
    • 笔划9
    • 繁体
    • 五笔YGKG
    • 五行

    1. 话:语言。汉语。英语。语录。语汇。语重心长。

    2. 指“谚语”或“古语”:语云:“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3. 代替语言的动作:手语。旗语。

    4. 说:细语。低语。

    1. 告诉:不以语人。

    • 拼音bīng
    • 注音ㄅㄧㄥ
    • 笔划6
    • 繁体
    • 五笔UIY
    • 五行

    (1)(名)水在摄氏零度或零度以下凝结成的固体。

    (2)(动)因接触凉的东西而感到寒冷:刚到中秋;河水已经有些~腿了。

    (3)(动)把东西和冰或凉水放在一起使其凉:把汽水~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