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苋
拼音: | bái xiàn |
注音: | ㄅㄞˊ ㄒ一ㄢˋ |
白苋的意思
词语解释:
1.蔬类植物。
引证解释:
⒈ 蔬类植物。
引《南史·蔡撙传》:“口不言钱,及在吴兴,不饮郡井,斋前自种白莧紫茄以为常饵,詔褒其清。”
唐孙元晏《蔡撙》诗:“紫茄白莧以为珍,守任清真转更贫。”
五代丘光庭《兼明书·周易·苋陆》:“今以莧陆为二物,莧者,白莧也;陆者,商陆也。”
明李时珍《本草纲目·菜二·苋》﹝集解﹞引韩保昇曰:“莧凡六种:赤莧、白莧、人莧、紫莧、五色莧、马莧也。人莧、白莧俱大寒。”
网络解释:
白苋
字义分解
- 拼音bái
- 注音ㄅㄞˊ
- 笔划5
- 繁体白
- 五笔RRRR
- 五行水
(1)(形)像霜、雪的颜色:~布|洁~。
(2)(形)清楚;明白;弄明白:真相大~。
(3)(形)没有加上什么东西;空白:~开水。
(4)(形)没有效果;徒然:~费力气。
(5)(形)无代价;无报偿:~吃|~给。
(6)(名)象征反动:~军|~区。
(7)(动)用白眼珠看人;表示轻视或不满:~了他一眼。
(8)姓。
(9)(名)(字音或字形)错误:写~字|把字念~了。
(10)(动)说明;陈述:表~。
(11)(名)戏曲或歌剧中用说话腔调说的语句:道~|对~。
(12)(名)地方话: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