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府
拼音:dū fǔ
注音:ㄉㄨ ㄈㄨˇ

都府的意思

词语解释:

1.都会。 2.唐节度使的别称。

引证解释:

⒈ 都会。

唐白居易《郑絪可吏部尚书制》:“国之都府,半在东周。”
泛指汇聚之处。 唐韩愈《复志赋》:“惟名利之都府兮,羌众人之所驰。”

⒉ 唐节度使的别称。

宋洪迈《容斋三笔·唐观察使》:“其有戎旅之地,即置节度使……兵甲、财赋、民俗之事,无所不领,谓之都府,权势不胜其重,能生杀人。”

国语词典:

都会。

网络解释:

都府

  • 都府,读音为dū fǔ,是汉语词语,意思是都会。
  • 字义分解

    • 拼音dū,dōu
    • 注音ㄉㄨ,ㄉㄡ
    • 笔划10
    • 繁体
    • 五笔FTJB
    • 五行

    • 拼音
    • 注音ㄈㄨˇ
    • 笔划8
    • 繁体
    • 五笔YWFI
    • 五行

    (1)(名)旧时称官吏办理公事的地方;现在称国家政权机关:官~|政~。

    (2)(名)旧时官府收藏文书、财物的地方:~库。

    (3)(名)旧时称大官、贵族的住宅;现在也称某些国家元首办公或居住的地方:王~|元首~|总统~。

    (4)敬辞;尊称对方的家:贵~。

    (5)唐朝至清朝的行政区划;比县高一级:开封~|济南~。

    (6)(Fǔ)姓。〈古〉又同“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