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正
拼音:xué zhèng
注音:ㄒㄩㄝˊ ㄓㄥˋ

学正的意思

词语解释:

宋﹑元﹑明﹑清国子监所属学官,协助博士教学,并负训导之责。
地方学校学官。宋元路﹑州﹑县学及书院设学正;明清州学设学正,掌教育所属生员。

引证解释:

⒈ 宋、元、明、清国子监所属学官,协助博士教学,并负训导之责。

⒉ 地方学校学官。 宋元路、州、县学及书院设学正; 明清州学设学正,掌教育所属生员。 宋洪迈《夷坚支甲志·林学正》:“王瞻叔参政帅闽,公言林平生行义,不妄取予,使加礼重。

王访其所止,遣五兵一车,齎钱三万,聘以为学正。”
《二刻拍案惊奇》卷二六:“当初吾在沂州做学正,他是童生新进学,家里甚贫,出那拜见钱不起。”
清李慈铭《越缦堂读书记·曝书杂记》:“﹝钱泰吉﹞官海宁州学正。”

网络解释:

学正

  • 学正是中国古代文官官职名,掌执行学规,考校训导。宋国子监置学正与学录,掌执行学规,考校训导。元除国子监外,礼部及行省、宣卫司任命的路、州、县学官亦称学正。明、清国子监沿置。明学正秩正九品。清初不改,乾隆初升为正八品。清州学官亦称学正。学正为基层官员编制之一,配置于国子监,而从事业务则相当于官学中的老师或行政人员。1910年代,清朝灭亡后,该官职废除。
  • 字义分解

    • 拼音xué
    • 注音ㄒㄩㄝˊ
    • 笔划8
    • 繁体
    • 五笔IPBF
    • 五行

    (1)(动)学习:~书法。

    (2)(动)模仿:鹦鹉~舌|~得很像。

    (3)(名)学问:博~|才疏~浅|治~。

    (4)(名)指学科:化~|数~|新~。

    (5)(名)学校:小~|大~。

    • 拼音zhèng,zhēng
    • 注音ㄓㄥˋ,ㄓㄥ
    • 笔划5
    • 繁体
    • 五笔GHD
    • 五行

    zhèng

    1. 不偏斜,与“歪”相对:正午。正中(zhōng )。正襟危坐。

    2. 合于法则的:正当(dāng)。正派。正楷。正规。正大光明。正言厉色。拨乱反正。

    3. 合于道理的:正道。正确。正义。正气。

    4. 恰好:正好。正中(zhōng )下怀。

    5. 表示动作在进行中:他正在开会。

    6. 两者相对,好的、强的或主要的一方,与“反”相对,与“副”相对:正面。正本。

    7. 纯,不杂:正色。正宗。正统。纯正。

    8. 改去偏差或错误:正骨。正误。正音。正本清源。

    9. 图形的各个边的长度和各个角的大小都相等的:正方形。

    10. 指失去电子的,与“负”相对:正电。

    11. 大于零的,与“负”相对:正数(shù)。

    12. 姓。

    zhēng

    1. 〔正月〕农历一年的第一个月。简称“正”,如“新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