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花浪蘂
拼音:fú huā làng ruǐ
注音:ㄈㄨˊ ㄏㄨㄚ ㄌㄤˋ ㄖㄨㄟˇ

浮花浪蘂的意思

词语解释:

亦作“浮花浪蕊 ”。寻常花草。 唐 韩愈 《杏花》诗:“浮花浪蘂鎮長有,纔開還落瘴霧中。” 宋 苏轼 《贺新郎·夏景》词:“石榴半吐紅巾蹙,待浮花浪蘂都盡,伴君幽獨。”
比喻轻浮的人。 宋 周邦彦 《玲珑四犯》词:“浮花浪蘂都相識,誰更曾擡眼。” 元 兰楚芳 《粉蝶儿》套曲:“浮花浪蕊我也多曾見,不似這風流的業寃。”
比喻漂泊的人。 明 梁辰鱼 《浣纱记·寄子》:“誰道做浮花浪蕊?何日報雙親恩義。”

引证解释:

⒈ 亦作“浮花浪蕊”。

⒉ 寻常花草。

唐韩愈《杏花》诗:“浮花浪蘂镇长有,纔开还落瘴雾中。”
宋苏轼《贺新郎·夏景》词:“石榴半吐红巾蹙,待浮花浪蘂都尽,伴君幽独。”

⒊ 比喻轻浮的人。

宋周邦彦《玲珑四犯》词:“浮花浪蘂都相识,谁更曾抬眼。”
元兰楚芳《粉蝶儿》套曲:“浮花浪蕊我也多曾见,不似这风流的业寃。”

⒋ 比喻漂泊的人。

明梁辰鱼《浣纱记·寄子》:“谁道做浮花浪蕊?何日报双亲恩义。”

字义分解

  • 拼音
  • 注音ㄈㄨˊ
  • 笔划10
  • 繁体
  • 五笔IEBG
  • 五行

(1)(动)停留在液体表面上(跟‘沉’相对)

(2)(动)〈方〉在水里游:他一口气~到对岸。

(3)(形)在表面上的:~皮|~面|~土。

(4)(形)可移动的:~财。

(5)(形)暂时的:~记|~支。

(6)(形)轻浮;浮躁:他人太~;办事不踏实。

(7)(形)空虚;不切实:~名|~夸。

(8)(形)超过;多余:人~于事|~额。

  • 拼音huā
  • 注音ㄏㄨㄚ
  • 笔划7
  • 繁体
  • 五笔AWXB

(1)(名)(~儿)种子植物的生殖器官;也泛指可供观赏的植物:鲜~|红~|玫瑰~|杜鹃~|种~。

(2)(名)(~儿)样子或形状像花朵的东西:雪~儿|浪~儿|菜~儿|火~儿。

(3)(名)供观赏的烟火:烟~|礼~。

(4)(名)(~儿)痘:天~|种~儿|出~儿。

(5)(名)作战时受的伤:挂~儿。

(6)(名)复杂;不真实的:~招|~言巧语。

(7)(名)颜色错杂:~衣服|~白头发。

(8)(名)模糊不清:眼~。

(9)(名)指棉花:轧~。

(10)用花或花纹装饰的:~车|~坛|~砖|~池|~厅。

(11)比喻女子:姊妹~。

(12)旧社会指妓女或跟妓女有关的:寻~问柳|~街柳巷|~边新闻。

(13)姓。

(14)(动)用;耗费:~费时间|~钱|~心思。

  • 拼音làng
  • 注音ㄌㄤˋ
  • 笔划10
  • 繁体
  • 五笔IYVE
  • 五行

1.波浪:风平~静。乘风破~。白~滔天。

2.像波浪起伏的东西:麦~。声~。

3.没有约束;放纵:放~。~费。

4.逛:到街上~了一天。

5.姓。

  • 拼音ruǐ
  • 注音ㄖㄨㄟˇ
  • 笔划19
  • 繁体
  • 五笔ANNS

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