祭灶
拼音:jì zào
注音:ㄐ一ˋ ㄗㄠˋ

祭灶的意思

词语解释:

即祀灶。为五祀之一。古于夏祭。

引证解释:

⒈ 即祀灶。为五祀之一。古于夏祭。 汉腊祭。旧俗农历十二月二十三日或二十四日祭祀灶神。

汉班固《白虎通·五祀》:“夏祭灶,灶者火之主,人所以自养也。”
《汉书·孙宝传》:“寳徙入舍,祭灶请比邻。”
宋苏轼《初到杭州寄子由》诗:“莫上冈头苦相望,吾方祭灶请比邻。”
清富察敦崇《燕京岁时记·祭灶》:“二十三日祭灶,古用黄羊,近闻内廷尚用之,民间不见用也。民间祭灶惟用南糖、关东糖、糖饼及清水草豆而已。糖者所以祀神也,清水草豆者所以祀神马也。”
老舍《骆驼祥子》十一:“七点以后,铺户与人家开始祭灶。”

国语词典:

五祀之一。古于夏祭,汉改腊祭,民间则习于农历十二月二十三或二十四日祭祀灶神,贿赂灶神在天帝面前多加美言,以求来年好运。

词语翻译

英语
to offer sacrifices to the kitchen god
法语
offrir des sacrifices au dieu de la cuisine

网络解释:

祭灶 (民间祭祀灶王爷的习俗)

  • 祭灶是一项在中国民间影响很大、流传极广的传统习俗。旧时,差不多家家灶间都设有“灶王爷”神位。人们称这尊神为“灶君司命”,传说他是玉皇大帝封的“九天东厨司命灶王府君”,负责管理各家的灶火,被作为一家的保护神而受到崇拜。灶王龛大都设在灶房的北面或东面,中间供上灶王爷的神像。没有灶王龛的人家,也有将神像直接贴在墙上的。有的神像只画灶王爷一人,有的则有男女两人,女神被称为“灶王奶奶”。灶神是中国民间最富代表性,最有广泛群众基础的流行神,寄托了中国劳动人民一种辟邪除灾、迎祥纳福的美好愿望。
    • 1、开心迎大年,小年快登场。开心办年货,糖瓜甜又香。祭灶杂面汤,平安送吉祥。干净迎新年,庭院打扫忙。小年提前送祝福,祝你幸福又安康!
    • 2、过小年,祭灶神,灶神上天言事;摆五谷,加把糖,言完事降吉祥;发短信,送心愿,愿你身体嗷嗷棒;资涨,福满筐,愿你来年运气旺!
    • 3、如江南部分地区有重阳祭灶的习俗,是家居的火神,由此可见古代九月祭祀“大火”的蛛丝马迹。
    • 4、小年到:扫尘忙,扫去烦恼一桩桩;祭灶忙,衣食无忧保健康;购物忙,准备年货心欢畅;祝福忙,来年运一箩筐。小年吉祥!
    • 5、这天家家户户都要举行祭灶仪式,人们在灶君神像前供上关东糖、清水和秣草,送灶君爷“上天”。
    • 6、小年到,穿新衣,戴新帽,挂灯笼,吃年糕,买烟花,放鞭炮,小年里,来祭灶,迎财神,人欢笑,春意闹,祝福到:愿你小年乐逍遥!

    字义分解

    • 拼音
    • 注音ㄐㄧˋ,ㄓㄞˋ
    • 笔划11
    • 繁体
    • 五笔WFIU
    • 五行

    1.  对死者表示追悼、敬意的仪式:祭奠。祭礼。祭灵。祭典。祭扫。

    2.  供奉鬼神或祖先:祭祖。祭天。祭祀。祭灶。

    3.  使用(法宝):祭起一件法宝。

    • 拼音zào
    • 注音ㄗㄠˋ
    • 笔划7
    • 繁体
    • 五笔OFG
    • 五行

    (名)用砖、坯、金属等制成的供烹煮食物、烧水的设备。也借指厨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