墟镇
拼音:xū zhèn
注音:ㄒㄨ ㄓㄣˋ

墟镇的意思

词语解释:

集镇。

引证解释:

⒈ 集镇。

《中国农村的社会主义高潮·在和自然灾害作斗争中成长起来的边海乡农业生产合作社》:“边海乡靠海,离山也不远,而且接近墟镇,是有可能大力开展副业和开荒的。”
瞿琮《唱给铜鼓的歌》:“一个默默无闻的墟镇,这里出产着松木、楠竹。”

网络解释:

墟镇

  • 墟镇是指人类商业交易、集市的地方,天长日久形成居民较为集中、商业较为发达、服务功能较为健全的小城镇、街道;墟镇主要是南方地区的叫法。
  • 墟镇,现代人也写作圩镇。南方人称一个特定的地方的集市叫某某墟(圩);一般每个月固定若干个日期为集市贸易的时间,叫“墟日”。
  • 南方有很多地方叫锡场、铁场的,外地人较难理解,其实也是一种集市贸易的地方,是特定物质“锡、铁”的集中交易场地,久而久之也就形成墟镇,但一般还称某某场,但也有一起称呼的,如锡场墟、铁场墟等等。
  • 字义分解

    • 拼音
    • 注音ㄒㄩ
    • 笔划14
    • 繁体
    • 五笔FHAG
    • 五行

    (1)(名)原有许多人家聚居而现已荒废了的地方:废~|殷~。

    (2)同“”(xū)。

    • 拼音zhèn
    • 注音ㄓㄣˋ
    • 笔划15
    • 繁体
    • 五笔QFHW

    (1)(动)压;抑制:~纸|~痛。

    (2)(动)安定。

    (3)(动)用武力维持安定:~守|坐~。

    (4)(名)镇守的地方。

    (5)(名)行政区划单位;一般由县一级领导。

    (6)(名)较大的市集。

    (7)(动)把食物、饮料等同冰块放在一起或放在冷水里使凉:冰~汽水。

    (8)(Zhèn)姓。

    (9)〈书〉

    (10)(副)时常:十年~相随。

    (11)(形)表示整个的一段时间:~日(整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