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诗
拼音:dù shī
注音:ㄉㄨˋ ㄕ

杜诗的意思

词语解释:

指唐代大诗人杜甫的诗或诗集。

引证解释:

⒈ 指唐代大诗人杜甫的诗或诗集。

宋严羽《沧浪诗话·考证》:“旧蜀本杜诗并无註释。”
巴金《家》二四:“杜诗説:‘眼枯即见骨,天地终无情。’”

网络解释:

杜诗 (东汉官员、发明家)

  • 杜诗:河南汲县(今河南省卫辉市)人。光武帝时,为侍御史。建武七年(公元31年),任南阳太守时,创造水排(水力鼓风机),以水力传动机械,使皮制的鼓风囊连续开合,将空气送入冶铁炉,铸造农具,用力少而见效多。他还主持修治陂池,广开田池,使郡内富庶起来。有“杜母”之称。南阳人称赞说:“前有召父(召信臣),后有杜母”。
  • 字义分解

    • 拼音
    • 注音ㄉㄨˋ
    • 笔划7
    • 繁体
    • 五笔SFG
    • 五行

    (1)(名)杜树;即棠梨、杜梨。乔木;苗木常作梨树的砧木。

    (2)姓。

    (3)(动)堵塞:防微~渐。

    • 拼音shī
    • 注音
    • 笔划8
    • 繁体
    • 五笔YFFY
    • 五行

    (名)文学体裁的一种;通过有节奏、韵律的语言反映生活;抒发情感:~抄|~词|~风|~集|~句|~剧|~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