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见
拼音:yǐn jiàn
注音:一ㄣˇ ㄐ一ㄢˋ

隐见的意思

词语解释:

1.或隐或现。 2.隐退或出仕。

引证解释:

⒈ 或隐或现。

南朝梁简文帝《咏栀子花》:“日斜光隐见,风还影合离。”
唐杜甫《玉台观》诗之一:“江光隐见黿鼉窟,石势参差乌鹊桥。”
清邵长蘅《游孤山记》:“西行过陆宣公祠,左右有居人数十家,灯火隐见林薄。”

⒉ 隐退或出仕。

金王若虚《扬子法言微旨序》:“今公于子云之书,辨明是正,厥功多矣,至于进退隐见之际,尤为反覆而致意。”
清唐甄《潜书·受任》:“士当巷居,隐见惟己,人不得致也。出而干主,任之犹轻,言之犹浅,去留亦惟己,人不得泥也。”

网络解释:

隐见

  • 隐见是一个中国古代词语,作者是或隐或现。
  • 字义分解

    • 拼音yǐn
    • 注音ㄧㄣˇ,ㄧㄣˋ
    • 笔划11
    • 繁体
    • 五笔BQVN
    • 五行

    [ yǐn ]

    1. 藏匿,不显露:隐藏。隐匿。隐居。隐士。隐讳。

    2. 伤痛:隐恻。

    3.怜悯:恻隐之心。

    • 拼音jiàn,xiàn
    • 注音ㄐㄧㄢˋ,ㄒㄧㄢˋ
    • 笔划4
    • 繁体
    • 五笔MQB
    • 五行

    jiàn

    1. 看到:看见。罕见。见微知著。见义勇为。见异思迁。

    2. 接触,遇到:怕见风。见习。

    3. 看得出,显得出:见效。相形见绌。

    4. (文字等)出现在某处,可参考:见上。见下。

    5. 会晤:会见。接见。

    6. 对事物观察、认识、理解:见解。见地(见解)。见仁见智(指对同一问题各人从不同角度持不同看法)。

    7. 助词,表示被动或对我如何:见外。见教。见谅(原谅我)。见笑(被讥笑)。

    xiàn

    1. 古同“现”,出现,显露。

    2. 古同“现”,现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