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谒
拼音:diǎn yè
注音:ㄉ一ㄢˇ 一ㄝˋ

典谒的意思

词语解释:

1.掌管宾客请见的传达和接待事务。 2.掌管宾客请见事务的小官。

引证解释:

⒈ 掌管宾客请见的传达和接待事务。

《礼记·曲礼下》:“问士之子,长,曰能典謁矣;幼,曰未能典謁也。”
孔颖达疏:“謁,请也。士之子,年数长,则言能主宾客告请之事;幼,则言未能也。”
明梅鼎祚《昆仑奴》第一折:“这几日病起入朝,方纔归府。牙门官,有客见访,好生典謁。”

⒉ 掌管宾客请见事务的小官。

《韩非子·亡徵》:“后妻贱而婢妾贵,太子卑而庶子尊,相室轻而典謁重,如此则内外乖,内外乖者,可亡也。”
陈奇猷集释引太田方曰:“典謁,主宾客请謁之事者。”
五代王定保《唐摭言·海叙不遇》:“刘鲁风,江西投謁所知,颇为典謁所沮。”
清赵翼《郡城菊事甚盛》诗:“到门不復烦典謁,直入吓煞双鬟鸦。”

网络解释:

典谒

  • 掌管宾客请见事务的小官。《韩非子·亡徵》:“后妻贱而婢妾贵,太子卑而庶子尊,相室轻而典谒重,如此则内外乖,内外乖者,可亡也。” 陈奇猷集释引太田方曰:“典谒,主宾客请谒之事者。” 五代·王定保 《唐摭言·海叙不遇》:“ 刘鲁风 , 江西投谒所知,颇为典谒所沮。” 清·赵翼 《郡城菊事甚盛》诗:“到门不复烦典谒,直入吓煞双鬟鸦。”
  • 字义分解

    • 拼音diǎn
    • 注音ㄉㄧㄢˇ
    • 笔划8
    • 繁体
    • 五笔MAWU

    (1)(名)典范性书籍。

    (2)(名)标准;法则:~范。

    (3)(名)典故:用~。

    (4)(名)典礼:盛~。

    (5)(动)旧时用土地、房屋或其他东西作抵押向人借钱:~押。

    • 拼音
    • 注音ㄧㄝˋ
    • 笔划11
    • 繁体
    • 五笔YJQN
    • 五行

    (动)〈书〉谒见:拜~|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