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奏州
拼音:dú zòu zhōu
注音:ㄉㄨˊ ㄗㄡˋ ㄓㄡ

独奏州的意思

词语解释:

唐时靺鞨族政权渤海国所置直属中央政府之州,所奏事可直达京师。

引证解释:

⒈ 唐时靺鞨族政权渤海国所置直属中央政府之州,所奏事可直达京师。

《新唐书·北狄传·渤海》:“﹝渤海﹞地有五京、十五府、六十二州……又郢、铜、洓三州为独奏州。”
清梁章鉅《称谓录·知州》:“《唐六典》:渤海士民建国之制有十五府,以统领诸州,而别有郢、铜、洓三独奏州,不隶於府,而直达於京国。案此即今直隶州所由昉也。”

网络解释:

独奏州

  • 独奏州,读音dú zòu zhōu,汉语词汇,解释为唐时靺鞨族政权渤海国所置直属中央政府之州,所奏事可直达京师。
  • 字义分解

    • 拼音
    • 注音ㄉㄨˊ
    • 笔划9
    • 繁体
    • 五笔QTJY
    • 五行

    (1)(形)单独、独自。

    (2)(副)唯独;表示唯一:~有一人。

    (3)(形)自私;容不得人:这人真~。

    • 拼音zòu
    • 注音ㄗㄡˋ
    • 笔划9
    • 繁体
    • 五笔DWGD
    • 五行

    (1)(名)演奏:合~|~鸣曲|~国歌。

    (2)(名)发生;取得:~效|大~奇功。

    (3)(名)臣子对帝王陈述意见或说明事情:~本|~功|~疏|~闻|~议|~折。

    • 拼音zhōu
    • 注音ㄓㄡ
    • 笔划6
    • 繁体
    • 五笔YTYH
    • 五行

    (1)(名)旧时的一种行政区划:~县|苏~|广~。

    (2)(名)指自治州:朝鲜族自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