鞶带
拼音:pán dài

鞶带的意思

词语解释:

皮制的大带,为古代官员的服饰。

引证解释:

皮制的大带,为古代官员的服饰。

《易·讼》:“或锡之鞶带,终朝三褫之。” 孔颖达疏:“鞶带,谓大带也。” 晋陆云《吴故丞相陆公诔》:“鞶带翩纷,珍裘阿那。” 唐杜甫《狂歌行赠四兄》:“幅巾鞶带不掛身,头脂足垢何曾洗。” 清黄遵宪《罢美国留学生感赋》诗:“忽然筵席撤,何异鞶带褫。”

国语词典:

古代男子所系的腰带,因以皮革制成,故称为「鞶带」。

网络解释:

鞶带

  • 鞶带是汉语词汇,拼音是pán dài,指皮制的大带,为古代官员的服饰。
  • 字义分解

    • 拼音pán
    • 注音ㄆㄢˊ
    • 笔划19
    • 繁体
    • 五笔TEMF

    (名)〈文〉古人佩玉的皮带。

      • 拼音dài
      • 注音ㄉㄞˋ
      • 笔划9
      • 繁体
      • 五笔GKPH
      • 五行

      (1)(名)带子:皮~。

      (2)(名)地域:江浙一~。

      (3)(名)轮胎:自行车~子。 

      (4)(名)白带;妇女生殖器分泌的乳白色或淡黄色黏液。

      (5)(动)随身拿着

      (6)(动)捎带做某事

      (7)(动)连着;附带

      (8)(动)引导

      (9)(动)带动

      (10)(动)含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