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童
拼音: | rú tóng |
注音: | ㄖㄨˊ ㄊㄨㄥˊ |
儒童的意思
词语解释:
明清科举制度,凡应秀才孝试的士子,不论年龄大小,皆称童生,别称儒童或文童。
引证解释:
⒈ 明清科举制度,凡应秀才孝试的士子,不论年龄大小,皆称童生,别称儒童或文童。
引明冯梦龙《古今谭概·文戏·歇后诗》:“云间求忠书院,为方正学建也。一日,院观风,有儒童告考, 张郡侯命学博往书院试之。”
《儒林外史》第七回:“传进新进儒童来。到汶上县头一名点着荀玫。”
《清史稿·选举志一》:“儒童入学考试,初用《四书》文、《孝经》论各一。”
网络解释:
儒童
字义分解
- 拼音rú
- 注音ㄖㄨˊ
- 笔划16
- 繁体儒
- 五笔WFDJ
- 五行金
(1)(名)春秋时以孔子为代表的学派:~术|~生。
(2)(名)旧时指读书人:~医|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