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期
拼音:zǐ qī
注音:ㄗˇ ㄑ一

子期的意思

词语解释:

锺子期,春秋时楚人。

引证解释:

⒈ 即锺子期。春秋时楚人,精于音律,与伯牙友善。 伯牙鼓琴,志在高山流水, 子期听而知之。 子期死, 伯牙绝弦破琴,终身不复鼓琴。见《吕氏春秋·本味》。参见“伯牙”。

唐李峤《琴》诗:“子期如可听,山水响餘哀。”
唐李山甫《赠弹琴李处士》诗:“三尺焦桐七条线, 子期师旷两沉沉。”
前蜀韦庄《赠峨嵋山弹琴李处士》诗:“子期子野俱不见,乌啼鬼哭空伤悲。”

字义分解

  • 拼音
  • 注音ㄗˇ
  • 笔划3
  • 繁体
  • 五笔BBBB

1.  古代指儿女,现专指儿子:子女。子孙。子嗣。子弟(后辈人,年轻人)。

2.  植物的果实、种子:菜子。瓜子儿。子实。

3.  动物的卵:鱼子。蚕子。

4.  幼小的,小的:子鸡。子畜。子城。

5.  小而硬的颗粒状的东西:子弹(dàn)。棋子儿。

6.  与“母”相对:子金(利息)。子母扣。子音(辅音)。

7.  对人的称呼:男子。妻子。士子(读书人)。舟子(船夫)。才子。

8.  古代对人的尊称;称老师或称有道德、有学问的人:孔子。先秦诸子。

9.  地支的第一位,属鼠:子丑寅卯(喻有条不紊的层次或事物的条理)。

10.  用于计时:子时(夜十一点至一点)。子夜(深夜)。

11.  封建制度五等爵位的第四等:子爵。

12.  附加在名词、动词、形容词后,具有名词性(读轻声):旗子。乱子。胖子。

13.  个别量词后缀(读轻声):敲了两下子门。

14.  姓。

  • 拼音qī,jī
  • 注音ㄑㄧ,ㄐㄧ
  • 笔划12
  • 繁体
  • 五笔ADWE

1. 规定的时间,或一段时间:定期。限期。期限。学期。

2. 量词,用于刊物或其他分期的事物:第五期。

3. 盼望,希望:期望。期冀。期盼。期待。

4. 限度:“征敛无期求索无度”。

5. 必,决定:“期死,非勇也”。

6. 〔期颐〕指人活到一百岁。

7. 地质学上指在一个国境内或一个大区域内,小于“世”的地质年代单位。

1. 一周年,一整月:期年。期月。期服(古代丧服名,要穿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