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 nán běi |
注音: | ㄋㄢˊ ㄅㄟˇ |
词性: | 名词 |
南北的意思
词语解释:
南北
(1) 北方和南方
(2) 南端到北端之间的距离
引证解释:
⒈ 南与北;南方与北方。
引《史记·天官书》:“亢为疏庙,主疾。其南北两大星,曰南门。”
《三国志·吴志·吴主传》“魏文帝出广陵,望大江” 裴松之注引张勃《吴录》:“是冬, 魏文帝至广陵,临江观兵……帝见波涛汹涌,叹曰:‘固天所以隔南北也。’”
《檮杌闲评》第四四回:“千般奇货穷南北,万种珠璣尽海山。”
⒉ 从南到北;南北之间。
引《国语·周语下》:“南北之揆七同也。”
韦昭注:“自午至子,其度七同也。”
古人以“午”为“南”,以“子”为“北”。 晋张华《博物志》卷四:“秦为阿房殿,在长安西南二十里,殿东西千步,南北三百步。”
⒊ 或南或北。比喻不专一,不固定。
引唐韦应物《横壙行》:“象牀可寝鱼可食,不知郎意何南北?”
宋王安石《同昌叔赋雁奴》诗:“鸿雁无定栖,随阳以南北。”
宋苏轼《孔毅甫龙尾砚铭》:“厚而坚,足以閲人於古今;朴而重,不能随人以南北。”
⒋ 指“南学”与“北学”。详“南北学”。
引《北史·儒林传序》:“大抵南北所为章句,好尚互有不同……南人约简,得其英华;北学深芜,穷其枝叶。”
⒌ 计谋。指本领。
引《西游记》第四一回:“行者上前喝八戒道:‘你这呆子,全无人气!你就惧怕妖火,败走逃生,却把老孙丢下。早是我有些南北哩!’”
⒍ 明代俗称男子汉。
引明苏祐《逌旃璅言》:“时人于好男子无钱使者,輒咤曰‘好南北,无东西’云。意盖乡语相传有自来矣。”
由此观之,积而能散者财之主,积而不散者财之奴,则有东西而无南北,真守财奴矣。 明方以智《通雅·称谓》:“称男子曰南北,犹称物为东西也。”
国语词典:
南边与北边。
如:「这区域南北长有十公里。」
词语翻译
网络解释:
南北 (好妹妹乐队2013年创作专辑)
南北 (汉语词语)
- 1、晓晓立志要把自己的歌声传遍大江南北。
- 2、气势磅礴的明长城有纵贯南北的京杭运河有金碧辉煌。
- 3、唐代大诗人李白青年时代就漫游了大江南北。
- 4、长江大桥是连接大江南北的纽带。
- 5、我国地域辽阔,南北气候差异很大。
- 6、近几年他飘泊无定,真成了东西南北人。
字义分解
- 拼音nán
- 注音ㄋㄢˊ,ㄋㄚ
- 笔划9
- 繁体南
- 五笔FMUF
- 五行火
1. 方向,早晨面对太阳,右手的一边,与“北”相对:南北。南方。南面。南国(指中国南部)。南陲(南部边疆)。南极。南半球。
2. 姓。
与南北相关的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