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固《两都赋》
拼音:bān gù liǎng dū fù

班固《两都赋》的意思

词语解释:

《两都赋》是东汉文学家、史学家班固创作的大赋,分《西都赋》《东都赋》两篇。

网络解释:

据其自序,自东汉建都洛阳后,"西土耆老,咸怀怨思,冀上之眷顾,而盛称长安旧制,有陋雒邑之议。故臣作《两都赋》,以极众人之所眩曜,折以今之法度 "希望仍以长安为首都,因作此赋以驳之。《西都赋》由假想人物西都宾叙述长安形势险要、物产富庶、宫廷华丽等情况,以暗示建都长安的优越性;《东都赋》则由另一假想人物东都主人对东汉建都洛阳后的各种政治措施进行美化和歌颂,意谓洛阳当日的盛况,已远远超过了西汉首都长安。后来张衡《二京赋》、左思《三都赋》,在形式上皆颇受其影响。

字义分解

  • 拼音bān
  • 注音ㄅㄢ
  • 笔划10
  • 繁体
  • 五笔GYTG
  • 五行

[ bān ]

1. 一群人按次序排成的行列:排班。按部就班。

2. 工作或学习的组织:班组。班级。班长。班主任。领班。

3. 军队编制中的基层单位,在“排”以下。

4. 工作按时间分成的段落,亦指工作场所:早班。下班。值班。班房。

5. 定时开行(xíng)的:班车。班机。班期。

6. 量词(a.用于人群,如“这班人真能干”;b.用于定时开行的交通运输工具,如“他搭下一班飞机走”)。

7. 调回或调动(军队):班师。班兵。

8. 古同“斑”,杂色。

9. 姓。

  • 拼音
  • 注音ㄍㄨˋ
  • 笔划8
  • 繁体
  • 五笔LDD
  • 五行

(1)(形)结实;牢固:稳~|本~枝荣|基础已~|大堤要加高、加宽、加~。

(2)(形)坚硬:~体|凝~。

(3)坚决地;坚定地:~辞|~请|~守阵地。

(4)(动)使坚固:~本|~防。

(5)(Gù)姓。

(6)(副)〈书〉本来;原本:~有|~当如此|~所愿也。

(7)(副)〈书〉固然:坐车~可;坐船亦无不可。

  • 拼音liǎng
  • 注音ㄌㄧㄤˇ
  • 笔划7
  • 繁体
  • 五笔GMWW

(1)数目;一个加一个是两个。“两”一般用于量词和“半、千、万、亿”前。注意“两”和“二”的用法不全同。读数目字只用 “二”不用“两”;如“一、二、三、四”。小数和分数只用“二”不用“两”;如“零点二(0.2);三分之二”。序数也只用“二”;如“第二、二哥”。在一般量词前;用“两”不用“二”。在传统的度量衡单位前;“两”和“二”一般都可用;用“二”为多(“二两”不能说“两两”)。新的度量衡单位前一般用“两”;如“两吨、两公里”。在多位数中;百、十、个位用“二”不用“两”;如“二百二十二”。“千、万、亿”的前面;“两”和“二”都可以用;但如 “三万二千”、“两亿二千万”、“千”在“万、亿”后;以用“二”为常。

(2)双方。

(3)表示不定的数目;和“几”差不多:过~天再说|他真有~下子|我跟你说~句话 。

(4)量词;重量单位。十钱等于一两;旧制十六两等于一斤;现用十两等于一市斤。

  • 拼音dū,dōu
  • 注音ㄉㄨ,ㄉㄡ
  • 笔划10
  • 繁体
  • 五笔FTJB
  • 五行

  • 拼音
  • 注音ㄈㄨˋ
  • 笔划12
  • 繁体
  • 五笔MGAH
  • 五行

(1)(动)(上对下)交给:~予。

(2)(名)旧指田地税:田~|~税。

(3)(名)我国古代文体;盛行于汉魏六朝;是韵文和散文的综合体。

(4)(动)做(诗、词):~诗一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