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杵
拼音:yuè chǔ
注音:ㄩㄝˋ ㄔㄨˇ

月杵的意思

词语解释:

传说月宫中捣药之杵。亦借指月亮。

引证解释:

⒈ 传说月宫中捣药之杵。亦借指月亮。参见“月中兔”。

唐李商隐《寓怀》诗:“星机抛密绪,月杵散灵氛。”
叶葱奇注:“月杵,月中擣药杵。”
唐王初《送陈校勘入宿》诗:“银臺级级连青汉,桂子香浓月杵低。”
《镜花缘》第八八回:“令徵於是开芳庖、设华俎、裹朮粮、命椒醑、左笙鼗、右鐘吕、悬风铃、笑月杵。”

网络解释:

月杵

  • 月杵,字形月杵,拼音yuè chǔ,注音ㄩㄝˋ ㄔㄨˇ,释义是传说月宫中捣药之杵。
  • 字义分解

    • 拼音yuè
    • 注音ㄩㄝˋ
    • 笔划4
    • 繁体
    • 五笔EEEE
    • 五行

    (1)(名)月球;月亮。

    (2)(名)计时的单位;一年分为十二个月。

    (3)(形)每月的:~刊|~产量。

    (4)(形)形状像月亮的;圆的。

    • 拼音chǔ
    • 注音ㄔㄨˇ
    • 笔划8
    • 繁体
    • 五笔STFH
    • 五行

    (1)(名)一头粗一头细的圆木棒;用来在臼里捣粮食等或洗衣服时捶衣服。

    (2)(动)用细长的东西戳或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