簸箕掌
拼音: | bò ji zhǎng |
注音: | ㄅㄛˋ ˙ㄐ一 ㄓㄤˇ |
簸箕掌的意思
词语解释:
表示圆圈的形状。常用以形容围成一圈貌。
引证解释:
⒈ 表示圆圈的形状。常用以形容围成一圈貌。
引《水浒传》第二十回:“晁盖等众头领,都上到山寨聚义厅上,簸箕掌,栲栳圈坐定。”
国语词典:
圆圈形。《水浒传.第二○回》:「晁盖等众头领都上到山寨聚义厅上,簸箕掌、栲栳圈坐定。」也作「簸箕阵」、「圈子阵」。
网络解释:
簸箕掌
字义分解
- 拼音bò,bǒ
- 注音ㄅㄛˋ,ㄅㄛˇ
- 笔划19
- 繁体簸
- 五笔TADC
- 五行木
bò
1. 〔簸箕〕①扬糠除秽、清理垃圾的器具,用竹篾、柳条或铁皮制成,三面有边沿,一面敞口;②簸箕形的指纹(“箕”均读轻声)。
bǒ1. 用簸箕颠动米粮,扬去糠秕和灰尘:簸谷。
2. 颠动摇晃:颠簸。簸荡。簸动。簸弄。
- 拼音jī
- 注音ㄐㄧ
- 笔划14
- 繁体箕
- 五笔TADW
- 五行木
1. 用竹篾、柳条或铁皮等制成的扬去糠麸或清除垃圾的器具(通常称“簸箕”):箕帚。
2. 簸箕形的指纹,不成圆形:斗(
)箕。3. 星名,二十八宿之一。
4.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