旌旄
拼音:jīng máo
注音:ㄐ一ㄥ ㄇㄠˊ

旌旄的意思

词语解释:

1.军中用以指挥的旗子。

引证解释:

⒈ 军中用以指挥的旗子。

汉刘向《说苑·权谋》:“有狂兕从南方来,正触王左驂,王举旌旄而使善射者射之。”
唐李频《陕府上姚中丞》诗:“关东领藩镇,闕下授旌旄。”

⒉ 泛指旗帜。

宋苏辙《送吕希道少卿知滁州》诗:“长恠名卿亦坐曹,忽乘五马列旌旄。”
清恽敬《新喻县文昌宫碑铭》:“是日肇祀於新宫,牲腯酒馨,旌旄从风。”

⒊ 借指官兵。

唐杜甫《喜闻官军已临赋境二十韵》:“秦山当警蹕, 汉苑入旌旄。”
清吴伟业《避乱》诗之六:“此地村人居,不足容旌旄。”

国语词典:

用来指挥军队的旗帜。

网络解释:

旌旄

  • 旌旄,汉语词语,
  • 拼音:jīng máo ,
  • 释义:1、军中用以指挥的旗子。2、泛指旗帜。3、借指官兵。
  • 字义分解

    • 拼音jīng
    • 注音ㄐㄧㄥ
    • 笔划11
    • 繁体
    • 五笔YTTG
    • 五行

    (1)(名)古代的一种旗子;旗杆顶上用五色羽毛做装饰。

    (2)旌表。

    • 拼音máo,mào
    • 注音ㄇㄠˊ,ㄇㄠˋ
    • 笔划10
    • 繁体
    • 五笔YTTN
    • 五行

    máo

    1. 古代用牦牛尾装饰的旗子:“上将拥旄西出征,平明吹笛大军行”。

    mào

    1. 古同“耄”,年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