旗旄
拼音:qí máo
注音:ㄑ一ˊ ㄇㄠˊ

旗旄的意思

词语解释:

亦作'旗旄'。
注牦牛尾于杆首的旌旗﹐军将所建。

引证解释:

⒈ 亦作“旂旄”。注犛牛尾于杆首的旌旗,军将所建。

唐韩愈《送李愿归盘谷序》:“人之称大丈夫者,我知之矣……其在外则树旗旄,罗弓矢,武夫前呵,从者塞途,供给之人各执其物,夹道而疾驰。”
《旧唐书·田弘正传》:“天慈遽临,免书罪累,朝章荐及,仍委旂旄,锡封壤於全藩,列班荣於八座。”
宋曾巩《饮归亭记》:“然而旗旄鐲鼓,五兵之器,便习之利,与夫行止步趋迟速之节,皆宜有法,则其所教亦非独射也。”

网络解释:

旗旄

  • 旗旄亦作“旂旄”。 注犛牛尾于杆首的旌旗,军将所建。
  • 字义分解

    • 拼音
    • 注音ㄑㄧˊ
    • 笔划14
    • 繁体
    • 五笔YTAW
    • 五行

    (1)(名)旗子:国~|红~|挂~。

    (2)(名)清代满族的军队组织和户口编制;后泛指属于满族的:~人|~袍。

    (3)(名)内蒙古自治区的行政区划单位;相当于县。

    • 拼音máo,mào
    • 注音ㄇㄠˊ,ㄇㄠˋ
    • 笔划10
    • 繁体
    • 五笔YTTN
    • 五行

    máo

    1. 古代用牦牛尾装饰的旗子:“上将拥旄西出征,平明吹笛大军行”。

    mào

    1. 古同“耄”,年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