砑鼓
拼音:yà gǔ
注音:一ㄚˋ ㄍㄨˇ

砑鼓的意思

词语解释:

1.宋时百戏之一。

引证解释:

⒈ 宋时百戏之一。

宋洪迈《夷坚丁志·胡道士》:“胡五者, 宜黄细民,每乡社聚戏作砑鼓时则为道士,故目为胡道士。”
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六月六日崔府君生日二十四日神保观神生日》:“自早呈拽百戏,如上竿、趯弄、跳索……叫果子、学像生、倬刀、装鬼、砑鼓、牌棒、道术之类,色色有之。”

网络解释:

砑鼓

  • 砑鼓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是yà gǔ,是指宋时百戏之一。
  • 字义分解

    • 拼音
    • 注音ㄧㄚˋ
    • 笔划9
    • 繁体
    • 五笔DAHT
    • 五行

    用卵石或弧形的石块碾压或摩擦皮革、布匹等,使密实而光亮:把牛皮~光。

    • 拼音
    • 注音ㄍㄨˇ
    • 笔划13
    • 繁体
    • 五笔FKUC
    • 五行

    (1)(名)(~儿)打击乐器;多为圆桶形或扁圆形;中间空;一面或两面蒙着皮革:铜~|手~|大~|花~。

    (2)(名)形状、声音、作用像鼓的:石~|蛙~|耳~。

    (3)(动)使某些乐器或东西发出声音;敲:~琴|~掌。

    (4)(动)用风箱等扇(风):~风。

    (5)(动)发动;振奋:~动|~励|~舞|~起勇气|~足干劲。

    (6)(动)凸起;涨大:他~着嘴半天没出声|口袋装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