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法自弊
拼音:zuò fǎ zì bì
注音:ㄗㄨㄛˋ ㄈㄚˇ ㄗˋ ㄅ一ˋ
词性: 成语

作法自弊的意思

词语解释:

谓自己立法反而使自己受害。语出《史记•商君列传》:“﹝秦惠王﹞发吏捕商君

亦作:作法自毙

引证解释:

⒈ 谓自己立法反而使自己受害。语出《史记·商君列传》:“﹝秦惠王﹞发吏捕商君。

商君亡至关下,欲舍客舍。客人不知其是商君也,曰:‘ 商君之法,舍人无验者坐之。’ 商君喟然叹曰:‘嗟乎!为法之敝,一至此哉!’”
宋庄季裕《鸡肋编》卷中:“章谊宜叟侍郎有田在明州 ……叹其赋重。从兄彦武在傍曰:‘此作法自弊之过也。’”
亦作“作法自毙”。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余德》:“余笑起,飞一巨觥;酒方引满,蝶亦颺去。顷之,鼓又作,两蝶飞集余冠。 余笑云:‘作法自毙矣。’”
欧阳山《柳暗花明》一〇五:“想不到这回到底是作法自毙了。”

字义分解

  • 拼音zuò,zuō
  • 注音ㄗㄨㄛˋ
  • 笔划7
  • 繁体
  • 五笔WTHF
  • 五行

zuò

1.劳动;劳作:精耕细~。~息制度。

2.起:振~。枪声大~。

3.写作;作品:著~。佳~。

4.假装:~态。装模~样。

5.当作;作为:过期~废。

6.进行某种活动:同不良倾向~斗争。自~自受。

7.同“做”。

zuō

作坊:小器~。

  • 拼音
  • 注音ㄈㄚˇ
  • 笔划8
  • 繁体
  • 五笔IFCY
  • 五行

(1)(名)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强制遵守的法律、指令、条例等行为规则的总称:宪~。

(2)(名)方法、方式:写~。

(3)(名)标准样子;可以模仿的:取~。

(4)(名)佛教的教义;也泛指佛教和道教的:~术。

(5)姓。

(6)(动)效法:~后王。

  • 拼音
  • 注音ㄗˋ
  • 笔划6
  • 繁体
  • 五笔THD
  • 五行

(1)(代)自己:~爱|~备|~便|~费|~供|~家|~荐|~救|~勉|~弃|~谦|~强|~杀|~述|~诉|~习|~信|~省|~许|~选|~学|~专|~足|~不量力|~掘坟墓|~鸣清高|~投罗网|~我批评|~言~语|~作聪明。

(2)(副)自然;当然:~不待言|~当努力|~有公道。

(3)(介)从;由:~古|~外|~小|~远而近。

  • 拼音
  • 注音ㄅㄧˋ
  • 笔划14
  • 繁体
  • 五笔UMIA
  • 五行

(1)(名)欺诈蒙骗、图占便宜的行为:营私舞~。

(2)(名)害处;毛病:兴利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