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韵
拼音:hé yùn
注音:ㄏㄜˊ ㄩㄣˋ

和韵的意思

词语解释:

谓文雅而有风度。

指句中音调和谐,句末韵脚相协。

谓依照别人诗作的原韵作诗。

引证解释:

⒈ 谓文雅而有风度。

《南史·王训传》:“眉目疎朗,举动和韵。”
宋何薳《春渚纪闻·有道之器》:“彦回风流和韵,施之燕閒,故是佳士。”

⒉ 指句中音调和谐,句末韵脚相叶。

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声律》:“吟咏滋味,流於字句。气力穷於和韵。异音相从谓之和,同声相应谓之韵。”
范文澜注:“异音相从谓之和,指句内双声叠韵及平仄之和调;同声相应谓之韵,指句末所用之韵。”

⒊ 谓依照别人诗作的原韵作诗。

宋张表臣《珊瑚钩诗话》卷一:“前人作诗,未始和韵。自唐白乐天为杭州刺史, 元微之为浙东观察,往来置邮筒倡和,始依韵,而多至千言,少或百数十言,篇章甚富。”
清袁枚《随园诗话》卷一:“余作诗,雅不喜叠韵,和韵,及用古人韵。”
清梅曾亮《<柏枧山房诗集>自序》:“叠韵之巧,盛于苏黄 ;和韵之风,流于元白。”

国语词典:

古代赠答诗中,依仿他人诗的韵脚,甚至次第,作诗回赠。其中分有依韵、次韵、用韵三种方式。

网络解释:

和韵

  • 【释义】:①指句中音调和谐,句末韵脚相叶:气力穷于和韵。②(hè-)旧体诗写作方式之一。指与别人的诗相唱和时,依照其诗所押的韵作诗。大致有三种方式:(1)依韵,即韵脚与原诗韵在同一韵部而不必用其原字;(2)次韵,或称步韵,即韵脚用其诗原韵原字,而且用字先后次序也必须相同。(3)用韵,即韵脚用原诗的字而不必依照其先后次序。
  • 字义分解

    • 拼音hé,hè,huó,huò,hú
    • 注音ㄏㄜˊ,ㄏㄜˋ,ㄏㄨㄛˊ,ㄏㄨㄛˋ,ㄏㄨˊ
    • 笔划8
    • 繁体
    • 五笔TKG

    1. 相安,谐调:和美。和睦。和谐。和声。和合(a.和谐;b.古代神话中象征夫妻相爱的两个神)。和衷共济。

    2. 平静:温和。祥和。和平。和气。和悦。和煦。惠风和畅。

    3. 平息争端:讲和。和约。和议。和亲。

    4. 数学上指加法运算中的得数:二加二的和是四。

    5. 连带:和盘托出(完全说出来)。和衣而卧。

    6. 连词,跟,同:我和老师打球。

    7. 介词,向,对:我和老师请教。

    8. 指日本国:和服(日本式服装)。和文。大和民族。

    9. 体育比赛不分胜负的结果:和棋。和局。

    10. 姓。

    1. 和谐地跟着唱:曲高和寡。

    2. 依照别人的诗词的题材或体裁作诗词:和诗。

    huó

    1. 在粉状物中搅拌或揉弄使粘在一起:和面。和泥。

    huò

    1. 粉状或粒状物搀和在一起,或加水搅拌:和药。奶里和点儿糖。和弄。和稀泥。

    2. 量词,指洗衣服换水的次数或一剂药煎的次数:衣裳洗了三和水。

    1. 打麻将或斗纸牌时某一家的牌合乎规定的要求,取得胜利。

    • 拼音yùn
    • 注音ㄩㄣˋ
    • 笔划13
    • 繁体
    • 五笔UJQU
    • 五行

    (1)(名)和谐悦耳的声音。

    (2)(名)韵母。

    (3)(名)情趣。

    (4)(名)(Yùn)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