锅巴
拼音:guō bā
注音:ㄍㄨㄛ ㄅㄚ
词性: 名词

锅巴的意思

词语解释:

锅巴guōbā

(1) 焖米饭时因紧贴锅底而烧焦了的一层饭

rice crust;crust of cooked rice on the bottom of a cooking pot

引证解释:

⒈ 焖饭时紧贴着锅的焦了的一层。

《西游记》第五七回:“锅里还有些饭与锅巴,未曾盛了。”
《儒林外史》第二八回:“他本是在家里泡了一碗锅巴吃了,才到麵店去的。”

⒉ 食品名。用粟、米等加佐料烘制而成。

国语词典:

煮米饭时黏结在锅底上的一层烧焦的饭,通常呈微黄或黑色。

网络解释:

锅巴

  • 锅巴是焖饭时紧贴着锅结焦成块状的一层饭粒。主要原料有大米、小米、黄豆、玉米粉等。有厚肠胃,助消化的食用功效,但胃弱者及慢性胃炎、不思饮食者不宜食。
    • 1、泰管家弄了一桌丰盛的早点,带着柴火锅巴味的稀饭让肖仪食指大动,这乡野之地空气又安静,肖仪是一点也不择床的安睡到天明。
    • 2、厨师的拿手菜是虾仁锅巴
    • 3、道天下第一菜,先把鸡汤煮成浓汁,虾仁番茄爆火略炒,加入鸡汁轻芡,油炸锅巴一盘,趁热浇上勾过芡的鸡汁番茄虾仁,油润吐刚,声爆轻雷,列鼎而食,色、香、味、声,四者悉备,既中看又中吃。
    • 4、说的就是热锅才能贴住饼子,猛火才能让片片长出焦黄的锅巴
    • 5、适用范围适合于易碎物料薯片,锅巴,苹果片,果冻等。
    • 6、再来就是金黄色的锅巴,由上等的香米精制而成,酥香可口,软硬适中,嘎嘣脆的童趣口感,煲上皇彩帽锅让所有食客爱不离口,回味无穷。

    字义分解

    • 拼音guō
    • 注音ㄍㄨㄛ
    • 笔划12
    • 繁体
    • 五笔QKMW
    • 五行

    (1)(名)炊事用具;圆形中凹;多用铁制:一口~|铁~|沙~。

    (2)(名)某些装液体加热用的器具:~炉|火~。

    (3)(名)(~儿)锅子:烟袋~儿。

    • 拼音
    • 注音ㄅㄚ
    • 笔划4
    • 繁体
    • 五笔CNHN
    • 五行

    (1)(动)盼望:~望|眼~~。

    (2)(动)紧贴:~着墙。

    (3)(动)粘住:粥~锅了。

    (4)(名)粘在别的东西上的东西:锅~。

    (5)(动)〈方〉挨着:前不着村;后不~店。

    (6)(动)〈方〉张开:眨~。

    (7)(名)周朝国名;在今四川东部。

    (8)(名)指四川东部。

    (9)(名)姓。

    (10)(量)气压的压强单位;一巴等于每一平方厘米的面积上受到一百万达因作用力的压强。

    (11)(量)压强单位;一巴等于每平方厘米的面积上受到一达因作用力的压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