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都
拼音:shàng dū
注音:ㄕㄤˋ ㄉㄨ

上都的意思

词语解释:

1.古代对京都的通称。 2.古对陪都(下都)而言,称首都为上都。(1)北齐以晋阳为下都,故称邺(今河北临漳西南)为上都。《太平御览》卷一五五引《晋书》:"北齐高洋以邺为上都,晋阳为下都。"(2)唐肃宗宝应元年建东﹑南﹑西﹑北四陪都,因称首都长安为上都。《新唐书.地理志一》:"上都,初曰京城,天宝元年曰西京……肃宗元年曰上都。" 3.元初于滦河北岸建开平府,世祖中统五年(1264)加号上都,岁常巡幸,终元一代与大都并称两都。故址在今内蒙古多伦西北上都河北岸。 4.指天宫。

引证解释:

⒈ 古代对京都的通称。

《文选·班固<西都赋>》:“寔用西迁,作我上都。”
张铣注:“上都,西京也。”
此指西汉京都长安。明何景明《七述》之三:“乃有上都贵人,戚里公子,迎晨而出,及暮乃止。”

⒉ 古对陪都(下都)而言,称首都为上都。(1) 北齐以晋阳为下都,故称邺 (今河北临漳西南)为上都。

《太平御览》卷一五五引《晋书》:“北齐高洋以鄴为上都,晋阳为下都。”
(2) 唐肃宗宝应元年建东、南、西、北四陪都,因称首都长安为上都。《新唐书·地理志一》:“上都,初曰京城,天宝元年曰西京 …… 肃宗元年曰上都。”

⒊ 元初于滦河北岸建开平府,世祖中统五年(1264)加号上都,岁常巡幸,终元一代与大都并称两都。故址在今内蒙古多伦西北上都河北岸。

《元典章·诏令·建国都诏》:“中统五年八月日钦奉圣旨中书省奏:开平府闕庭所在,加号上都,外燕京修营宫室,分立省部,四方会同,乞亦正名事。准奏。”

⒋ 指天宫。

《后汉书·张衡传》:“羡上都之赫戏兮,何迷故而不忘?”
李贤注:“上都,谓天上也。”

国语词典:

首都。

词语翻译

英语
Shangdu, also known as Xanadu, summer capital of the Yuan Dynasty (1279-1368)​
法语
Xanadu (Titan)​

网络解释:

上都 (元上都)

  • 上都(Xanadu)位于今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正蓝旗境内,多伦县西北闪电河畔。内蒙古元上都申遗主题为文物遗址草原景观环境为其背景衬托,突出元上都的历史文化价值和特殊的历史地位,进一步阐明元上都处于草原与农耕农牧交错带的历史特点和环境特殊性,揭示元上都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历史真实性、完整性、唯一性及其不可否认的普遍价值。(内蒙古自治区元上都申遗办邀请有关专家赴蒙古国考察)
  • 上都 (中医名词)

  • 上都,中医名词,经外穴名。八邪之一。
    • 1、教室里真安静。教室里安静得连针掉在地上都听得见。
    • 2、许多革命先烈,在敌人的刑场上都是面不改色从容就义的。
    • 3、假若像你这样求全责备,那么世上都挑不出一个人了。
    • 4、由于他的各种冒险经历,他是个在经验和足智多谋上都远胜一筹的人。
    • 5、这些小孩都还乳臭未干,竟然嘴上都刁着一根菸。
    • 6、每天早上,上班的路上都是车水马龙,拥挤不堪。

    字义分解

    • 拼音shàng,shǎng
    • 注音ㄕㄤˋ,ㄕㄤˇ
    • 笔划3
    • 繁体
    • 五笔HHGG
    • 五行

    shàng

    1. 位置在高处的,与“下”相对:楼上。上边。

    2. 次序或时间在前的:上古。上卷。

    3. 等级和质量高的:上等。上策。上乘(佛教用语,一般借指文学艺术的高妙境界或上品)。

    4. 由低处到高处:上山。上车。上升。

    5. 去,到:上街。

    6. 向前进:冲上去。

    7. 增加:上水。

    8. 安装,连缀:上刺刀。上鞋(亦作“绱鞋”)。

    9. 涂:上药。

    10. 按规定时间进行或参加某种活动:上课。上班。

    11. 拧紧发条:上弦。

    12. 登载,记:上账。

    13. 用在名词后边,表示时间、处所、范围:晚上。桌上。组织上。

    14. 用在动词后边,表示开始、继续、趋向、完成:爬上来。锁上。选上代表。

    15. 达到一定的程度或数量:上年纪。

    16. 中国古代乐谱的记音符号,相当于简谱中的“1”。

    shǎng

    1. 〔上声〕汉语声调之一,普通话上声(第三声)。

    • 拼音dū,dōu
    • 注音ㄉㄨ,ㄉㄡ
    • 笔划10
    • 繁体
    • 五笔FTJB
    • 五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