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窟
拼音: | fǎ kū |
注音: | ㄈㄚˇ ㄎㄨ |
法窟的意思
词语解释:
佛教语。佛涅盘后,弟子迦叶于迦兰陀竹园大石窟内结集三藏经典,称为"窟内上座部"。见唐玄奘《大唐西域记.摩揭陀国下》。后因以"法窟"指佛寺。
引证解释:
⒈ 佛教语。佛涅槃后,弟子迦叶于迦兰陀竹园大石窟内结集三藏经典,称为“窟内上座部”。见唐玄奘《大唐西域记·摩揭陀国下》。后因以“法窟”指佛寺。
引宋黄庭坚《次韵子瞻子由题憩寂图》之一:“松含风雨石骨瘦,法窟寂寥僧定时。”
《梅村诗话》引清圆鉴《过天宁寺见放马歌》:“法窟聊藏狮子花,空山为指金鞭影。”
网络解释:
法窟
字义分解
- 拼音fǎ
- 注音ㄈㄚˇ
- 笔划8
- 繁体法
- 五笔IFCY
- 五行水
(1)(名)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强制遵守的法律、指令、条例等行为规则的总称:宪~。
(2)(名)方法、方式:写~。
(3)(名)标准样子;可以模仿的:取~。
(4)(名)佛教的教义;也泛指佛教和道教的:~术。
(5)姓。
(6)(动)效法:~后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