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言
拼音:fā yán
注音:ㄈㄚ 一ㄢˊ
词性: 动词

发言的意思

词语解释:

发言fāyán

(1) 发表的意见

煽动性的口头发言
statement

引证解释:

⒈ 发表意见。参见“发言盈庭”。

《史记·滑稽列传》:“武帝时有幸倡郭舍人者,发言陈辞虽不合大道,然令人主和説。”
唐元稹《阳城驿》诗:“发言当道理,不顾党与讎。”
宋司马光《祭钱君倚文》:“中年相值,情厚故交,饰貌无华,发言必尽。”
魏巍《东方》第三部第十一章:“他竭力使自己的发言保持平静的语调。”
康濯《腊梅花》五:“农民们一个接一个地上台发言。”

⒉ 发表的意见。

晋袁宏《后汉纪·明帝纪下》:“臣伏见皇太子仁厚宽明,发言高远,卓然絶异,非人所能及也。”
明何景明《上杨邃菴书》:“群猜共怒,一吠百声,持辩风起,发言雷同矣。”
章炳麟《与人论文书》:“盖以猥俗评选之见,而论六艺、诸子之文,听其发言,知其鄙倍矣。”
巴金《中国作家协会第三次会员代表大会闭幕词》:“不断的掌声就说明这些发言是受到全场热烈欢迎的。”

⒊ 指发言稿。

柯岩《追赶太阳的人》二:“深夜,代表们都休息了,小会议室里还亮着一盏灯,是有人在赶写发言还是忘了熄灯?”

⒋ 表现于语言文字。

《诗大序》:“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
孔颖达疏:“诗者,人志意之所之适也。虽有所适,犹未发口,藴藏在心,谓之为志。发见於言,乃名为诗。”
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明诗》:“是以在心为志,发言为诗。舒文载实,其在兹乎?”

⒌ 指遣词造句。

明谢榛《四溟诗话》卷二:“譬诸诗,发言平易而循乎绳墨,法之正也;发言隽伟而不拘乎绳墨,法之奇也。”

⒍ 犹开口。

《三国志·魏志·司马芝传》:“抑彊扶弱,私请不行。会内官欲以事託芝,不敢发言。”
《南史·傅亮传》:“武帝有受禪意,而难於发言。”
宋司马光《颜太初杂文序》:“天下之不尚儒久矣,今世之士大夫,发言必自称曰儒。”
宋孙光宪《北梦琐言》卷十二:“小姑曰:‘家姊本无意輒慕君子,而杨郎先自发言。’”
《警世通言·拗相公饮恨半山堂》:“荆公叹道:‘生死无常,老夫只恐大限一至,不能发言,故今日为君敍及此也。’”

⒎ 犹扬言。

《金瓶梅词话》第二六回:“﹝来兴儿﹞执证説:‘你从某日,没曾在外对众发言要杀爹,嗔爹不与你买卖做?’”

国语词典:

说话、表示意见。

网络解释:

发言

  • 发言(fā yán),动词,义:评论,讲话。一般在会议,晚会上领导或特殊人物的讲话。
  • 发言的近反义词

    反义词

    • 1、课堂上,同学们争先恐后地举手发言
    • 2、李明发言之后,我又做了一些补充。
    • 3、他在会上的发言驴唇不对马嘴,大家都听不懂。
    • 4、别看他平时油嘴滑舌的,可一到课堂发言时他就显出拙嘴笨腮了。
    • 5、上课发言,有多少就说多少,不必长篇大论,出口成章。
    • 6、会上,他作了简短的发言

    字义分解

    • 拼音fā,fà
    • 注音ㄈㄚ,ㄈㄚˋ
    • 笔划5
    • 繁体發、髮
    • 五笔NTCY
    • 五行

    1. 交付,送出:分发。发放。发行(批发)。

    2. 放,射:发射。百发百中。焕发。

    3. 表达,阐述:发表。发凡(陈述某一学科或一本书的要旨)。阐发。

    4. 散开,分散:发散。

    5. 开展,张大,扩大:发展。发扬。

    6. 打开,揭露:发现。发掘。

    7. 产生,出现:发生。发愤。奋发。

    8. 食物因发酵或水浸而澎涨:发面。

    9. 显现,显出:发病。发抖。发憷。

    10. 开始动作:发动。

    11. 引起,开启:启发。发人深省。

    12. 公布,宣布:发布。发号施令。

    13. 量词,用于枪弹、炮弹。

    1. 人的前额、双耳和头颈部以上生长的毛:头发。鬓发。怒发冲冠。

    • 拼音yán
    • 注音ㄧㄢˊ
    • 笔划7
    • 繁体
    • 五笔YYYY
    • 五行

    (1)(名)话:~语|语~|格~。

    (2)(动)说:~之有理|畅所欲~。

    (3)(量)汉语的一个字叫一言:五~诗。

    (4)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