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着
拼音:jiāo zhuó
注音:ㄐ一ㄠ ㄓㄨㄛˊ
词性: 形容词

胶着的意思

词语解释:

参见:胶着 ,胶著

引证解释:

⒈ 亦作“胶着”。

⒉ 牢固地黏住。

宋何薳《春渚纪闻·丹阳化铜》:“须臾,铜中恶类如铁屎者胶著锅面,以消石搅之,倾槽中真是烂银。”
柳青《铜墙铁壁》第十九章:“可是当这种爱情同革命志向胶着在一块,二者互相巩固、互相发展的时候,就产生出一种顽强的力量。”

⒊ 比喻相持不下或工作不能进行,犹如黏住。见“胶著”。

郭沫若《羽书集·致华南友人们》:“敌人西侵的部队在长江的南北两岸都呈着胶着状态了。”
理由《青衫湿》:“我为了修改一个剧本,正月初三就动身去南方,工作处于胶着状态,做衣服的碴儿早忘在脑后。”

网络解释:

胶着

  • 胶着 (读音jiāo zhuó)指1.牢固地黏住。2.比喻相持不下或工作不能进行,犹如黏住。3. 见“ 胶著 ”。
    • 1、我也知道沙克过去所在的球队里是没有终结者的,没有仕可以在比分胶着的时候接管比赛,罚中那些关键的罚球或者最后一投。
    • 2、慕容正和霖渊国的钱豹在边疆对峙多年,成胶着状态,彼此都无法前进一步,因此不免惺惺相惜、暗暗钦佩起对手来,一时间传为佳话。
    • 3、当然了,在大家看来,李云峰的防守同样有可圈可点之处,他催发的掌力,总能以极其微小光线刺穿对手剑势,这让双方的战斗陷入胶着状态,难分胜负。
    • 4、一句话刚说到一半,身边早已喊杀连天,双方士兵瞬间就进入胶着状态,根本无暇顾及旁人的言语。
    • 5、辩论的双方相持不下,处于胶着状态。
    • 6、而且开市价接近最低价,收市价接近最高价,纺锤线的实体较短,说明熊方与牛方正处于胶着状态,一时难分高下。

    字义分解

    • 拼音jiāo
    • 注音ㄐㄧㄠ
    • 笔划10
    • 繁体
    • 五笔EUQY
    • 五行

    1.某些具有黏性的物质,用动物的皮、角等熬成或由植物分泌出来,也有人工合成的。通常用来黏合器物,如鳔胶、桃胶、万能胶,有的供食用或入药,如果胶、阿胶。

    2.用胶粘:~柱鼓瑟。镜框坏了,把它~上。不可~于成规。

    3.像胶一样黏的:~泥。

    4.指橡胶:~皮。~鞋。~布。

    5.姓。

    • 拼音zhuó,zháo,zhāo,zhe
    • 注音ㄓㄨㄛˊ,ㄓㄠˊ,ㄓㄠ,˙ㄓㄜ
    • 笔划11
    • 繁体
    • 五笔UDHF
    • 五行

    zhuó

    1. 穿(衣):穿着。穿红着绿。着装。

    2. 接触,挨上:着陆。附着。不着边际。

    3. 使接触别的事物,使附在别的物体上:着眼。着笔。着色。着墨。着力。着想。着意(用心)。

    4. 下落,来源:着落。

    5. 派遣:着人前来领取。

    6. 公文用语,表示命令的口气:着即施行。

    zháo

    1. 接触,挨上:着边。上不着天,下不着地。

    2. 感受,受到:着凉。着急。着忙。着风。着迷。

    3. 使,派,用:别着手摸。

    4. 燃烧,亦指灯发光:着火。灯着了。

    5. 入睡:躺下就着。

    6. 用在动词后,表示达到目的或有了结果:打着了。没见着。

    zhāo

    1. 下棋时下一子或走一步:着法。着数。一着儿好棋。

    2. 计策,办法:高着儿。没着儿了。

    3. 放,搁进去:着点儿盐。

    4. 应答声,表示同意:这话着哇!着,你说得真对!

    zhe

    1. 助词,表示动作正在进行或状态的持续:走着。开着会。

    2. 助词,表示程度深:好着呢!

    3. 助词,表示祈使:你听着!

    4. 助词,用在某些动词后,使变成介词:顺着。照着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