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 dào dé |
注音: | ㄉㄠˋ ㄉㄜˊ |
词性: | 名词 |
道德的意思
词语解释:
道德
(1) 社会意识形态之一,是人们共同生活及其行为的准则和规范
(2) 合乎道德的
引证解释:
⒈ 社会意识形态之一,是人们共同生活及其行为的准则和规范。道德由一定社会的经济基础所决定,并为一定的社会经济基础服务。不同的时代,不同的阶级具有不同的道德观念。
引《韩非子·五蠹》:“上古竞于道德,中世逐於智谋,当今争於气力。”
《后汉书·种岱传》:“臣闻仁义兴则道德昌,道德昌则政化明,政化明而万姓寧。”
唐韩愈《原道》:“凡吾所谓道德云者,合仁与义言之也,天下之公言也。”
巴金《家》三三:“他又一次夸张地感觉到自己的道德力量超过了这个快要崩溃的大家庭。”
⒉ 老子《道德经》的省称。
引南朝宋鲍照《蜀四贤咏》:“闭帘注《道德》,开卦述天爵。”
唐杜甫《冬日谒玄元皇帝庙》诗:“世家遗旧史,《道德》付今王。”
元倪瓒《康素子杂言》诗:“《道德》五千言,玄之又而玄。”
⒊ 僧道修行的功夫、法术。
引《敦煌变文集·佛说阿弥陀经讲经文》:“都讲闍梨道德高,音律清泠能宛转。”
《水浒传》第五三回:“我等自是出家人,不曾恼犯了你,你因何夜来越墙而过,入来把斧劈我?若是我无道德,已被杀了。”
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滦阳续录三》:“忽二女鬼现灯下,向僧作礼曰:‘师等皆饮酒食肉……烦师传语主人,别延道德高者为之,则幸得超生矣。’”
国语词典:
人类共同生活时,行为举止应合宜的规范与准则。
词语翻译
网络解释:
道德 (社会学概念)
道德 (汉语词语)
- 1、他满口的仁义道德,却专干坏事。
- 2、抄袭别人的作品是不道德的行为。
- 3、如果国民道德不提升,这种恶俗终会死灰复燃。
- 4、我们不但要努力学习知识,更要养成良的道德品质。
- 5、在黑暗的旧社会里,人欲横流,道德沦丧,社会风气日趋败坏。
- 6、在我所接触的人中,先生的道德文章,堪称买静求安,令人景仰。
字义分解
- 拼音dào
- 注音ㄉㄠˋ
- 笔划12
- 繁体道
- 五笔UTHP
- 五行火
1.道路:铁~。大~。人行~。羊肠小~。
2.水流通行的途径:河~。下水~。黄河故~。
3.方向;方法;道理:志同~合。头头是~。以其人之~,还治其人之身。得~多助,失~寡助。
4.道德:~义。
5.技艺;技术:医~。茶~。花~。书~。
6.学术或宗教的思想体系:尊师重~。传~。卫~士。
7.属于道教的,也指道教徒:~院。~士。~姑。老~。一僧一~。
8.指某些封建迷信组织:一贯~。
9.线条;细长的痕迹:画了两条横~儿,一条斜~儿。
10.姓。
11.我国历史上行政区域的名称。在唐代相当于现在的省,清代和民国初年在省的下面设道。
12.某些国家行政区域的名称。
13.说:~白。能说会~。一语~破。
14.用语言表示(情意):~喜。~歉。~谢。
15.说(跟文言“曰”相当,多见于早期白话)。
16.以为;认为:我~是谁呢,原来是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