鼜鼓
拼音:cào gǔ
注音:ㄑ一ˋ ㄍㄨˇ

鼜鼓的意思

词语解释:

古代巡夜戒守所击之鼓。

引证解释:

⒈ 古代巡夜戒守所击之鼓。

《周礼·地官·鼓人》“凡军旅,夜鼓鼜” 唐贾公彦疏:“在军警戒,急在於夜,故军旅於夜鼓其鼜鼓以警众也。”

网络解释:

鼜鼓

  • 介绍
  • 击奏膜鸣乐器。古代军中警戒之鼓,也称“戒守鼓”。用于军队出发之前或狩猎围捕时敲击。
  • 《周礼·地官·鼓人》:“凡军旅,夜鼓鼜。军动则鼓其众,田役亦如之。”郑玄注:“鼜,夜戒守鼓也。司马法曰:昏鼓四通,为大鼜;夜半三通为晨戒;旦明五通为发晌。”贾公彦疏:“寻常在道欲行之时,所击之鼓,则上注五遍,发晌是也。”“天猎围合之时,比击鼓,象对敌。”
  • 字义分解

    • 拼音cào
    • 注音ㄘㄠˋ
    • 笔划22
    • 繁体
    • 五笔FKUJ

    古代查夜时击的鼓:“凡军旅,夜鼓~。”

      • 拼音
      • 注音ㄍㄨˇ
      • 笔划13
      • 繁体
      • 五笔FKUC
      • 五行

      (1)(名)(~儿)打击乐器;多为圆桶形或扁圆形;中间空;一面或两面蒙着皮革:铜~|手~|大~|花~。

      (2)(名)形状、声音、作用像鼓的:石~|蛙~|耳~。

      (3)(动)使某些乐器或东西发出声音;敲:~琴|~掌。

      (4)(动)用风箱等扇(风):~风。

      (5)(动)发动;振奋:~动|~励|~舞|~起勇气|~足干劲。

      (6)(动)凸起;涨大:他~着嘴半天没出声|口袋装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