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舞伎
拼音:gē wǔ jì
注音:ㄍㄜ ㄨˇ ㄐ一ˋ

歌舞伎的意思

词语解释:

日本所独有的一种戏剧。

引证解释:

⒈ 歌女,舞女。

《新唐书·河间王孝恭传》:“后房歌舞伎百餘。”

⒉ 日本的一种民族戏剧。

国语词典:

一种日本古典戏剧。表演时,演员穿戴古衣冠、绘脸谱,动作和装扮带有夸张性。场上人物只表演动作和说白,另有歌者在旁伴唱。传统剧目中有《劝进帐》等十八出著名作品,称为「歌舞伎十八番」。

词语翻译

英语
kabuki
德语
Kabuki
法语
kabuki

网络解释:

歌舞伎

  • 歌舞伎是日本典型的民族表演艺术,起源于17世纪江户初期,1600年发展为成熟的一个剧种,演员只有男性。近400年来与能乐、狂言一起保留至今。
  • 歌舞伎是日本所独有的一种戏剧,也是日本传统艺能之一。在日本国内被列为重要无形文化财产,也在2005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现代歌舞伎的特征是布景精致、舞台机关复杂,演员服装与化妆华丽,且演员清一色为男性。歌舞伎的始祖是日本妇孺皆知的美女阿国,她是岛根县出云大社巫女(即未婚的年青女子,在神社专事奏乐、祈祷等工作),为修缮神社,阿国四处募捐。潇洒俊美,老板娘一见钟情,阿国表演时还即兴加进现实生活中诙谐情节,演出引起轰动。阿国创新的《念佛舞》,又不断充实、完善,从民间传入宫廷,渐渐成为独具风格的表演艺术。
    • 1、塔座周围有砖雕歌舞伎,是辽代砖雕艺术的珍品。
    • 2、花魁最初是在河床上搭的舞台进行表演,表演的舞蹈被称为“歌舞伎”,这也是歌舞伎剧场开始。
    • 3、为了创造这些几乎超人的人物,团十郎发展了歌舞伎引人注目的化妆风格。
    • 4、歌舞伎在阿国创造时,原系由女子演出,后以乱风纪,德川幕府禁止妇女表演歌舞伎,一律改由男役者表演,后世相因,遂成定例。所以凡女角,都属男性反串,却能酷似乱真。
    • 5、影片的核心人物将由日剧天王反町隆史和著名的歌舞伎贵族中村狮童联手出演,该片将由佐藤纯弥执导。
    • 6、通常,这些姿态涉及内斜视,在十八世纪后期歌舞伎演员色彩斑斓的浮世绘木刻版画可以看到这一传统。

    字义分解

    • 拼音
    • 注音ㄍㄜ
    • 笔划14
    • 繁体
    • 五笔SKSW
    • 五行

    (1)(名)歌曲:民~|山~儿|唱一个~儿。

    (2)(动)唱:~者|高~一曲。

    • 拼音
    • 注音ㄨˇ
    • 笔划14
    • 繁体
    • 五笔RLGH
    • 五行

    [ wǔ ]

    1. 按一定的节奏转动身体表演各种姿势:舞蹈。舞技。舞姿。舞会。舞剑。舞女。舞曲。舞台。

    2. 耍弄:舞弊。舞文弄墨。

    • 拼音jì,qí
    • 注音ㄐㄧˋ,ㄑㄧˊ
    • 笔划6
    • 繁体
    • 五笔WFCY
    • 五行

    1. 技巧,才能:伎痒(人擅长某种技艺,一遇机会,急欲表现,好像皮肤发痒不能自忍,亦作“技痒”)。伎俩(liāng )。

    2. 古代称以歌舞为业的女子。

    1. 〔伎伎〕奔走的样子,如“鹿斯之奔,惟足伎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