齿龈
拼音:chǐ yín
注音:ㄔˇ 一ㄣˊ
词性: 名词

齿龈的意思

词语解释:

齿龈chǐyín

(1) 即牙床,包住齿颈的粉红色黏膜组织

gums

引证解释:

⒈ 即牙床。又称牙龈。参见“牙牀”。

王维城《新乐府》之一:“我言至此眥忽裂,髮上衝兮齿齦血,普天之愤誓一洩。”

国语词典:

覆盖在齿槽突及围绕齿冠周围的口腔黏膜,即牙床齿茎的部分。可分为不动的附著齿龈,及可动的游离齿龈。

网络解释:

齿龈

  • 齿龈指脊椎动物覆盖在牙颈和牙槽突表面的口腔粘膜。
    • 1、神经异常、齿龈炎、震颤为主要症状。
    • 2、强壮齿龈和颚骨,减少疾病传染。
    • 3、为了调查青少年齿龈内阿米巴的感染情况,探讨其与口腔疾患的关系。
    • 4、能够有效治疗头痛、齿龈肿痛、癫痫、惊恐、瘿气等疾患;三是配目窗穴、风池穴,能够有效治疗头痛。
    • 5、汞危害的症状体征,以神经精神症状和口腔炎、齿龈炎为主。
    • 6、原发感染有肺炎、齿龈炎、皮肤软组织炎、肛周炎等。

    字义分解

    • 拼音chǐ
    • 注音ㄔˇ
    • 笔划8
    • 繁体
    • 五笔HWBJ
    • 五行

    (1)(名)人和高等动物咀嚼食物的器官;由坚固的骨组织和釉质构成。通称牙或牙齿。

    (2)(名)(~儿)物体上齿形的部分:锯~儿|梳~儿。

    (3)(形)带齿儿的:~轮。

    (4)(名)〈书〉年龄:~德俱尊。

    (5)(动)〈书〉说到;提起:~及(说到;提及)|不足~数。

    • 拼音yín,kěn
    • 注音ㄧㄣˊ,ㄎㄣˇ
    • 笔划14
    • 繁体
    • 五笔HWBE
    • 五行

    yín

    1. 〔齿龈〕包住齿颈的黏膜组织,粉红色,内有血管和神经。亦称“牙龈”;通称“牙床”;有的地区称“牙花子。”

    2. (齦)

    kěn

    1. 同“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