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帛
拼音: | pí bó |
注音: | ㄆ一ˊ ㄅㄛˊ |
皮帛的意思
词语解释:
1.兽皮和丝帛。古代举行结盟﹑朝会等大事时所持的礼物。
引证解释:
⒈ 兽皮和丝帛。古代举行结盟、朝会等大事时所持的礼物。
引《周礼·春官·大宗伯》:“孤执皮帛。”
郑玄注:“皮帛者,束帛而表以皮为之饰。皮,虎豹皮;帛,如今璧色繒也。”
贾公彦疏:“言‘表以皮为之饰’者,凡以皮配物者皆手执帛以致命而皮设於地。”
《庄子·让王》:“太王亶父居邠,狄人攻之,事之以皮帛而不受。”
汉张衡《东京赋》:“璧羔皮帛之贄既奠,天子乃以三揖之礼礼之。”
网络解释:
皮帛
字义分解
- 拼音pí
- 注音ㄆㄧˊ
- 笔划5
- 繁体皮
- 五笔HCI
- 五行水
(1)(名)人或生物体表面的一层组织:牛~|麦~。
(2)(名)(~子)皮革或毛皮:~包|~箱|~袄。
(3)(名)(~儿)包在或围在外面的一层东西:包袱~儿。
(4)(名)表面:地~|水~儿。
(5)(名)(~儿)某些薄片状的东西:粉~儿|豆腐~儿。
(6)(形)有韧性的:~糖。
(7)(形)酥脆的东西受潮后变韧:花生~了;吃起来不香。
(8)(形)顽皮;调皮。
(9)(形)由于申斥或责罚次数过多而感觉“无所谓”。(名)指橡胶:橡~|筋~。(Pí)姓。